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生压力大 难觅真幸福

  【一吐为快】

  □刘楚汉

  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

  医疗、教育、住房等负担长期居高不下,物价上涨令民众普遍感觉手头越来越紧,对“如何省钱”的津津乐道正成为这个冬天许多人无奈的“时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这个“幸福调查”很有些不合时宜,所谓“44.7%的人生活幸福”,无疑也会遭遇强烈的民意反弹。

  不过在我看来,因此而认定调查虚假也很武断。什么是幸福?从来也没有一个标准。中国人崇尚知足常乐,常常自嘲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状况来看,居于中间层次的永远是绝大多数,所以面对“幸福调查”,44.7%的人感到幸福或者很幸福其实并不难理解。说不准,刚刚我还在为明天的房贷还款而发愁,可想想许多人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也许就释然了。换言之,半数左右的人感觉幸福并没有太大实际价值。更何况,现在的“幸福”者还不到半数。

  作为一种个体感觉,生活中的幸福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套用范伟在一部电影里说的:幸福是什么?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衣,那他就比我幸福。

  值得玩味的是,调查既否定了幸福与财富的直接关系,却又仍然对把幸福的调查在不同收入、健康状态、受教育度以及是否拥有住房、汽车等人群间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者也许是想巩固幸福与财富并不直接关联的结论,却在无意中暴露出了幸福背后的真问题。当医疗、教育、住房等压力太大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时,其对公众幸福的剥夺可想而知,何来真正的幸福呢?幸福与否不是说出来的,而只能取决于经济状况、法治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具体指标。民生的压力指向,正是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努力方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