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幸福感多飞一会儿

  前两天,白岩松来到了杭州。带着他的新书:今天,你幸福了吗?

  幸福对于个人来说,是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找到一个工作时有,发年终奖时可能就没有,排了老长的队买到了一套房子时有,要征房产税时可能就没有。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幸福是一种状态,全体民众的幸福更是政府应该努力促成的目标。

  昨天,央视财经频道的一份调查替我们扫描了一下中国人的幸福样本。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还有44.2%的人觉得一般,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一般”:跟幸福不沾边,说不幸福也勉强,归根到底,还是不够幸福。

  套用托翁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根据调查,让国民感到不幸的普遍性因素有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就业难,看病难,买房难,所以幸福也难。当然我们可以概括出更多,那些无端失去土地的农民是不幸福的,那些被强行拆迁的住户是不幸福的,那些买不到车票回不了家的打工者是不幸福的。幸福与钱有关,但有时候又与钱无关,你收入不菲却买不起一套房子,谈何幸福?你家财万贯却不能保有,人家说拆就拆,谈何幸福?你成绩优秀、才能出众却在公务员考试中败给官二代,谈何幸福?在这个时候,幸福不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它是对个体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各种制度反馈的累加,是正面反馈,则加,是负面反馈,则减。

  今天,你幸福了吗?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回答很多其他的问题。是不是劳有所得?是不是睡得安稳?是不是觉得公平?是不是感到自由?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政府应该替我们回答的。可是很多时候政府光顾着回答今年的GDP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这样的问题,置这些在老百姓心中分值比较高的问题而不顾。这,不是聪明之举。英法等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启动衡量国民幸福感的计划。去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将启动对国民幸福感的衡量,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等因素,此前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宣布过类似计划。不能只顾着在GDP上赶英超美,更应该注重国民的幸福感受。我们说这种感受主观,可是主观何尝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

  仅仅让一半人民幸福是不够的。即使它真的只是一种感觉,那么政府的点滴努力,能让这种感觉多飞一会儿,也是可贵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