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萝卜招聘”结果糠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09:22  新安传媒网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被曝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条件,甚至发生“老子招聘儿子”“在读学生拿事业编制”这样的咄咄怪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质疑,被网友形象地喻为“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萝卜招聘”。

  专家认为,“萝卜招聘”赤裸裸地践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给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仅有道歉和改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到每一个徇私舞弊者。

  A

  招聘“荒诞剧”频上演

  2010年12月底,一份名为《请求安排子女工作的报告》的文件在网上流传,报告人为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长曹长清。报告请求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将儿子安排到市财政局工作”。报告上还附有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市长何志光、常务副市长陈伟志的亲笔批示,同意并安排了报告事项。调查显示,曹长清的儿子是常州大学本科生,2011年才毕业,但冷水江市编办已同意将其录用至事业单位冷水江市财政工资统发中心。

  此后,作出过批示的冷水江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表示,组织上对曹长清进行了批评教育。记者了解到,冷水江市编办取消了曹子的聘用资格;该市责成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调查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近期,全国还有多个地方也相继被发现“萝卜招聘”事件。记者调查发现,湖南省武冈市卫生系统2009年以来以“人才调动”“双向选择”等方式,免试招进了一批工作人员,其中有十多名新进职工既无医学教育背景,也不具备调入事业单位的资格,不少人是单位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

  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的“2010年乡财所和社区招聘简章”中,报名条件中有“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三项,被舆论指是为了照顾“官二代”。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对招聘对象条件作出修改,不再设定父母身份条件。

  事实上,近年来“萝卜招聘”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多起“父亲招聘儿子”的荒唐事。2009年7月,广东省东源县法院院长徐周定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就招录自己的儿子徐行为工勤人员;2009年12月,浙江省平阳县电大招聘校长林传杯之子林廷耀担任教师,而此前的招考中仅林廷耀一人真正参加考试,另外两人是林家请来的“考托”……

  B

  专家分析认为,近期发现的多起“萝卜招聘”事件,当地党委政府虽然都做了事后补救和处置,但是最要紧的是问责到底、问责到人。重新招聘等做法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更不能是“问责障眼法”。

  其一,到底向谁问责?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行政法学专家邹荣举例说,在冷水江市的“在读学生进事业编制”事件中,直接操办的市编办等单位工作人员固然有责任,但作出亲笔批示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是否也是违反了规章制度,是否也是“相关责任人员”?

  其二,“推倒重来”是否掩盖责任?邹荣表示,在多起“萝卜招聘”事件中,事情一旦被曝光,相关责任部门就倾向于取消原先已经进行的招聘,更改规则后从头再来。“但是他们有没有考虑过,也有一部分寒门子弟是通过正当途径应考,千辛万苦通过了笔试的,让他们为此买单,这合适吗?”邹荣说。

  其三,别让“工资待遇差”“留不住人”成为搪塞理由。上海大学教授、社会学家顾骏发现,在多起“萝卜招聘”事件中,当地部门给出的解释都是,招聘岗位工作艰苦,工资待遇差,本地人、本地干部家属更能安心工作,等等。“岗位艰苦不艰苦、工资待遇差不差,这个让应聘者自己判断;本地人、本地干部家属更能安心工作,则是明摆着的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顾骏说。

  其四,必须重视细节这个“魔鬼”。“为什么大多发生在事业单位招聘?为什么大多在面试环节捣鬼?”邹荣解释说,相较比较规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规定,各地各部门的自由度更大,更容易在这方面出台“土政策”,把事业单位当“自留地”。

  专家指出,我国关于公开招考的制度规范并不缺乏,当前的症结是“不缺制度缺执行”。

  顾骏表示,多起“萝卜招聘”事件本身是坏事,但是能够被网络和媒体曝光是好事。顾骏说,“我们不能片面依赖事后曝光,毕竟这些只是冰山一角。预防和惩戒‘萝卜招聘’,关键还是要靠制度保障和执行。政府的权威来自信任,而信任来自尊重制度。”

  据新华社电

  “推倒重来”岂能了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