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可以期待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6:55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一闻

  “两会”年年开,今年重庆“两会”让人倍感振奋:“民生”二字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

  市长黄奇帆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重庆民生为本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保持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滚动实施年度民心工程,全面落实民生十条,不仅解决了大量突出的民生问题,而且激活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

  “十一五”期间,重庆在改善民生方面可圈可点。比如推进“五个重庆”建设,从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出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健康、受教育程度、群众安全感指数等方方面面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工夫,成绩有目共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一个更加务实、更多民生实惠的“十二五”。不仅有“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等提高收入的目标,还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城乡养老、医疗参保率分别提高到80%、95%”等改善生活的目标。

  数据背后,意味着政府的决策和措施,意味着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也意味着艰辛的付出。

  即便报告本身,也异乎往年,将居民收入增长、新增就业人口放到了目标第一条。文字顺序的简单调整,传递的却是民生导向地位愈发凸显的强烈信号。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成就要靠民众生活是否幸福来验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生动力。

  国以民立,政以民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生得到很大改善,但民生改善相较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民生投入,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距离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欣喜地看到,重庆在这方面的实践正在深入。3年3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两翼”万元增收计划,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大下访解决大量积案,新增就业数以百万计,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尤其是去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更响亮地提出了分好“蛋糕”、民生动力、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径。

  重庆正以实践证明:改善民生的过程就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民生的改善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惠民生,重庆这个地处内陆的城市,正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的发展一定能够带给百姓更多幸福感和可期待的未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