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蹭校族”增多呼唤福利时代早降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6:56  华龙网-重庆商报

  《中国青年报》1月11日报道,近年来,到各个大学里“蹭饭”的校外人员越来越多。其实,不仅“蹭饭”,连蹭课、蹭宿舍、蹭操场、蹭自习室的也不少,“蹭校”已成社会现象。

  套用一句时髦话,哥蹭的不是校,而是享受作为纳税人应该享有的舒适方便、安静免费的公共福利。

  能就近到公共图书馆看看书,到公共体育场跑跑步、打打球,到公益性文化大讲堂听听课、充充电,到免费景点和风景区散散心等,从发展的意义而言,这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是纳税人应该分享到的幸福和尊严的重要构成。这就是温总理谈到的,让群众过有尊严的生活。

  可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投入和社会发展,一直倾向于经济投入,过于强调财富增长,而对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投入重视不够,公共体育和文化设施不足。比如不少地方公共运动场、图书馆呈现停滞不前的状况,有的图书馆10年没有买一本新书;一些景区动辄收取高额门票,群众无缘享受;特别是公益性的文化大讲堂,笔者只在珠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见过,很多城市都没有,更不用说一般县镇了。

  据报道,公共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比例,2002年英国、瑞典、德国、日本、美国的此项指标分别为32.4%、35.4%、55.9%、44%、33.6%,均高于30%。我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例明显偏低。中国财政收入超过了万亿元,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财政性福利支出占GDP比例近些年一直徘徊在5%以下,远低于上述国家。

  毋庸置疑,公民渴望通过完善的公共设施来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生活节奏,释放内在压力。而旺盛的民生需要与现实窘困形成对比,人们休闲、学习没地方可去,万般无奈之下,才不得不沦为“蹭校族”。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水平也应较高。因此,鉴于我国目前综合国力和政府财政实力已经呈现富裕水平,借助民生政策的落地,借助有尊严的生活的呼声渐高,在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快打造公共福利,特别是那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的公共品,比如图书馆、体育场、公园景区等,尽可能纳入财政视野和决策范围,让公共福利时代早日降临。

  如果群众能就近享受到舒适温馨的图书馆和运动场,谁还愿意当“蹭校族”呢?

  刘克梅(河南 自由撰稿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