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差房”的没条件,有条件的“不差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08:57  南方日报

  对策二

“差房”的没条件,有条件的“不差房”

  保障房选址比较偏是申请人数少的原因之一。

  安居才能乐业,中低收入家庭要想居有其所,怎么办?政府为此建设保障性住房,让他们“安居”然后再继续为该城市建设服务。与广州、深圳等地保障性住房面临“僧多粥少”的场景不同,在东莞却是另一番景象:公开的消息称,东莞市属廉租房、经适房小区一共有4852套房源,但目前符合条件申请入住的市民只有约200户,整整多出4652套房。

  “两会”召开在即,东莞的保障性住房该如何“破冰”,切实让有需要的群众享受到该项惠民政策?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东莞市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政协的意见和市民的心声。

  “过剩”原因一??盲目建设只会带来浪费

  “东莞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能够照搬其他城市例如广州、深圳等的模式,”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汤瑞刚表示,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政策指引,它只是提供一个大的指导方向和总提纲,东莞不能够照搬照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省里面有这方面的政策,我们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落实,让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组织部部长杨振标也赞同汤瑞刚的观点,“政府出台这种惠民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希望别把它做成一般的政府形象工程”。一项事情,要做好的话,首先要明白目的是什么,目标又在哪里。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来说,必须明确,建设这项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它是要解决什么样人群的居住问题,这些人群都分布在哪里,有着怎样的要求或者需求?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摸透、弄清楚的话,盲目地建设,只会带来浪费。

  “过剩”原因二??申请条件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在东莞,没有住房或住房困难的人士其实并不在少数,这其中,包括一些刚毕业就直接到东莞工作的大学生,他们是符合东莞人才引进计划中的能够拥有东莞户籍的人群,而没有东莞户籍的建设者中,需要住房的人更多。直到今天,住在集体宿舍的外来工不计其数,一些夫妻甚至过着类似“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但是,保障性住房这块却为什么会整整多出4652套房呢?面对如此的“冷场”,汤瑞刚直言,“我觉得这是因为政府欠缺全面地、科学地调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东莞户籍人口一百八十多万,而其中东莞人中拥有农村户口的也不在少数,农村户口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宅基地,又或者东莞本地人有自己的“祖屋”。“可以这么说吧,东莞本地户籍居民基本上都‘不差房’”。那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本地户籍的保障性住房当然就会出现如此“冷”的局面了。

  “过剩”原因三??有人碍于“面子”不申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这么一部分人,本来的生活条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仍然“碍于面子”而不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相关优惠保障性政策。林先生就是其中一员。林先生家住在万江区内的一间曾用来堆放杂物的小房子里,他两年前因工厂倒闭而被迫下岗,妻子体弱多病,一个小孩在念初中,目前就仅仅是靠打点散工维持生活,基本上都符合东莞市有关市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的条件,但是,当记者与他谈及该问题时,他只是丢下一句“我是东莞人,讲出去很没面子的”。

  “东莞是全中国最富的地方之一,本地人很多都是耻于住在保障性住房里面的。”宇鹏互动传播机构董事总经理宇鹏先生也道出了少人申请的原因。目前存在着很多人都对这个政策不了解,心里总是感觉保障性住房的小区有点像“贫民窟”的情况,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组织部部长杨振标说,“这是否可以认为是我们有关部门的宣传还不到位呢?”

  “过剩”原因四??选址较偏是硬伤

  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汤瑞刚则说出了一个实际原因:位置问题。人们在选择房子地点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会考虑到自身工作地点的因素,一般的工薪阶级不可能说我在洪梅买个房子,然后是在南城这边上班,这个很不现实。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组织部部长杨振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建设保障性住房在具体执行操作的时候,不能够让人“望梅止渴”。目前保障性住房是建在南城九头村附近,那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偏远的。如果没有车,单是依靠公交出行的话,从南城到东城都要花挺长的一段时间。你想想,这部分人住房都没有,何来谈车呢?如果是在城市中心区这边上班,在靠近东城那边住,我个人觉得是不怎么现实。

  宇鹏互动传播机构董事总经理宇鹏先生根据其十多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经验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居住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很多人在购房方面的观念也会有所改变,对居住地段、居住环境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等等。保障性住房,首先的一点,它是不怎么可能占据着城市中心位置,选址在比较偏远地方的话,交通配套等设施就仍然还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此,这两个互相矛盾的条件,会让政策执行起来相对困难。

  案例

  需要的人却摸不到保障房的“门槛”

  阿华是东莞本地人,他家住在东城,由于家里没有土地,享受不到土地分红等相关福利,打算依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的他想要自食其力解决住房问题,因是东莞本地人,“我就想看看是否能够像香港那样享受下廉租房或者买个经济适用房”,但是一看到具体的条件要求,他直截了当地说了句“符合条件的东莞本地人比找熊猫还难啊!”他向记者透露,东莞很多本地人很大一部分都能够享受到土地的分红,“莞城罗沙那边每月单单分红就不止1000元/人了”。

  何先生祖籍在江苏,因工作关系,户口迁移到公司的集体户内,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公司地点刚好又是在莞长路附近,看到通知之后想申请廉租房,缓解现在房租开支的压力,可是打电话咨询的时候才知道,“暂时不受理东莞市集体户方面的申请”。

  对策一

  适当调整申请条件

  汤瑞刚表示“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要怎样确定中低家庭的标准也是个问题,是按照年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还是其他?”就目前的物价水平来看,如此低的收入(申请经济适用房家庭人均月收入连续三年在1000元以下),在本地人中实属少数。这个标准的制定是否有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呢?是否应该按照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情况,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调整呢?

  “保障性住房是否可以向新莞人开放?”杨振标则表示,就整个城市建设方面而言,新莞人对于东莞也是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在新莞人中有部分确实有困难的,东莞市政府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安居问题,“留住他们,让他们继续为东莞的建设而奋斗。”

  对策二可以考虑“积分制入住”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东莞的情况与广州、深圳有所不同,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本地人都是有地或者有房的,或许我们能够探讨类似个‘积分制入户’一样的‘积分制住房’”。汤瑞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在这一点上,后续的政策要及时与时俱进,怎样制定相关的标准、设定相关的条件,使得应该得到惠顾的民众享受到该惠民政策。

  杨振标也提到了类似“积分制住房”的观点,保障性住房不能说都集中建设在城区,镇区也应该适当建设。这个可以借鉴新莞人入户的做法,在各个乡镇切实落实到该惠民工程,既然都解决了他们这部分人的入户问题,那是否有考虑过他们也有这方面住房的需求?其实总量四千多套的保障性住房相对于东莞整个大城市背景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的,但是,如果仅仅是锁定在解决东莞本地户籍居民的住房问题而言,东莞本地人符合条件并且通过申请的人为数真的不多。

  他认为解决这类民生问题,政府需要改变思维的方式,也要改善自己的做事方法,提早把调查摸底工作做好,有了数据的支撑,有了科学广泛的调查结果,那也就不会出现如今这种相对比较尴尬的局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