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昆游子近七成春节“恐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08:26  云南网

  开支太大、挤春运、父母逼婚、人情债、饭局“车轮战”成回家“五大怕”,

  专家建议降低对自己的心理预期,以平实心态回家过年

  

来昆游子近七成春节“恐归”

  配图

  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春节的临近,奔波在外的人开始归心似箭,但一部分人却对此既爱又怕,他们害怕归乡的远途,害怕一次归家过年给自己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害怕拥挤的春运、害怕被催婚……他们被戏称为“恐归族”。

  有学者认为,“恐归族”的日渐增长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建议他们放下包袱,仅把春节回家当作一次简单的天伦团聚。

  □记者手记

  新年钟声响起,窗外烟花烂漫时,“恐归族”心里的痛只有自己能体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的“恐归族”中,大部分表示,很希望能够回家与父母团聚。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让这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归与不归”上左右为难。但又有谁不想在大年夜里,回到父母的身边尽孝?

  “恐归族”中有不少人是80后,有人指责“恐归族”有着80后的“通病”:太自我、自尊心强……自我也好、脆弱也罢,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代人身上承载了父辈太多的爱和希望,他们才更不忍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当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千疮百孔的时候,他们也在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承载现实的落差。

  其实不想留,其实很盼“归”,我想这才是每一个“恐归族”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

  时报调查

  开支太大成“恐归”主因

  近日,本报记者对“恐归族”进行了采访,发现导致昆明“恐归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怕春运折腾、怕回家过年给自己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怕被父母“催婚”等。

  1月12、13两日,本报一共发出50份调查问卷,调查地点为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昆明人才市场等地。接受调查的女性占60%,男性占40%,其中,已婚的占30%,未婚的占70%。受调查人群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占14%;3000元—4000元之间的占16%;2000元—3000元之间的最多,占56%; 2000元以下的占14%。20岁以下的占16%,20岁到30岁之间的占62%,30岁以上的占22%。查中,80后年轻人占了近80%。“年节”成“年劫”,已经成为80后年轻人的一种心声。

  结果表明,46%的受访者表示每年都回家过春节;54%的受访者表示有1年或1年以上没回家了,其中6%的受访者表示有3年没回家了。调查还显示,在50名受访者中有近七成人表示,或多或少有“恐归”心理。

  是什么原因造成“恐归族”的“恐归”心理呢? 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回家过年的受访者中,不回家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作需要、要值班;车票难买、春运太挤、路途太折腾;回家各项开支太大,承担不起;觉得过年回家走亲戚吃饭太累;没结婚的怕被催婚;结婚的怕被催生子等。

  网友也总结出了春节不敢回家的“五大怕”:一怕饭局“车轮战”,二怕春运压力大,三怕父母逼婚事,四怕往来人情债,五怕回家无脸见亲戚爹娘。这“五大怕”也正是造成80后“恐归”的主要原因。

  而诸多原因中,“回家的各项开支太大,无法承担”成为恐归首因,70%的人选择此项。此外,怕春运压力大(50%)、怕父母逼婚事(37%)、怕往来人情债(36%)、怕饭局“车轮战”(26%)。

  在受访者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春节归家没有任何忧虑,很期待回家过年。另外4成人则表示虽然深感回家过年的压力,但还是硬着头皮回家走过场。而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虽然渴望回家,但由于各种实际困难,目前仍在“归与不归”中徘徊。 <

  个案

  80后来昆女青年:

  如果要回家,必须10月份就存钱

  祁愿是山东青岛人,大学毕业后与男朋友留在昆明工作,目前在昆明某企业工作。她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说到回家过年,她满脸无奈地给记者算了一笔“归家账”: 昆明与青岛之间的来回机票年前几乎没有折扣,来回共计约3400元;送父母的礼物要3000元;送亲戚的礼品大概2000元;压岁钱也不会低于500元;春节期间的其他开支(包括与同学、朋友的聚会开销)也要近1000元。粗略统计,回家各项开支至少要10000元。但祁原的月收入只在3000元左右,每月还得缴出近1000元的房租。回家过年这笔“庞大”的开支的确让一个在陌生城市刚站稳脚跟的人难以承受。“如果要回家过年,我至少得在10月份就早早储备‘回家钱’了。”

  祁愿说:“虽然自己赚得不多,但回家一次必须给亲戚朋友准备点礼物,多少得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否则显得自己在外地事业没有起色,无颜见家中父老。”

  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因为回家各项开支太大,选择不回家。而这笔庞大“归家账”除了必要的路费之外,大部分是给亲友带礼物的费用。在选择回家开支太大的受访者中,近8成人和祁愿的想法相同,一方面平时的生活开销就让自己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又希望回一次家能“衣锦还乡”,让家里人觉得自己在外地“混”得不错。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其他原因也让祁愿在回家过年这个问题上左右为难。回一次家路上太折腾、回去得应付没完没了的应酬、假期时间太短,害怕回昆明后自己会患上节后综合征。“对于我来说过节就是‘过劫’。我是很想念家中的父母,想回家好好陪他们过个年,但回一次家又确实太折腾人。种种实际困难让我和男友在回家过年这个问题上吵了好几次架。”祁愿无奈地说。

  专家支招

  不回家的孤独感会起到副作用

  针对“恐归族”问题,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表示,“恐归族”的出现和当今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关。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恐归族”的形成正是传统习俗面对目前的社会实际时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困惑。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过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是一定要回家的。但现在,一部分人的这种观念正在变淡,尤其是80后年轻人,他们不像老一辈的人,把过年回家看望长辈当做人生的一大幸福。80后人群自身压力太大,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相对较小,在面对诸如经济压力、春运压力等实际困难时往往会做出“不归家”的选择。

  石教授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恐归族”现象。社会在转型,传统习俗也应该随之变化,传统的符号必然会注入新的内涵。我们不是推崇“父母在、不远游”,应该给春节注入新的观念,在面对各种回家过年的实际困难时,错开春运高峰回家或是电话拜年、网络拜年都是不错的选择。

  昆明心桥心理研究所所长钱锡安教授认为,“恐归”心理是来自于传统心理与现实问题之间产生的矛盾心理。恐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还是压力所致,而红包、人情、婚事、春运等都是压力源,综合到一起,一些人就无法承受和面对,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的形式来回避压力。

  钱教授认为,不回家会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是自己孤单一人在外地,这种孤独感也会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而且也是对自我否定的一种表现,反而会起到副作用,所以春节选择不回家的朋友应该寻求其他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孤独感。

  那么节前应该如何“减负”,快快乐乐地过年呢?钱教授总结了一些应对“恐归”心理的招数: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接纳自身的现状,把回家过年的情感交流作为主要任务,而不把成就作为自己最在意的事,那么你就会义无反顾地回家和亲人团聚。而部分因为实际困难无法回家过年的朋友,应该通过其他形式来缓解一年的压力,比如在春节开同乡会、与同龄年轻人进行情感交流等。

  实习记者 杨若君(都市时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