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文重称胡锦涛访美系中美关系新十年定调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8日07:1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纽约1月18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18日)将离开北京,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中美关系新发展也将就此同步启程。

  刚刚开始的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访问美国则是中国外交在这一年的开篇之作。作为中国外交部主管美国事务的副部长,崔天凯首先用穿越时光的回忆,来强调胡主席此次访问在中美关系长河中的坐标价值。

  崔天凯:熟悉中美关系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会联想到今年是著名的“乒乓外交”40周年,一定会回忆起1979年,也是在新年伊始的1月份,在中美建交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在中国刚刚决定要实行改革开放伟大转折的时候,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大家也都记得,在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引领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迈向21世纪。大家还都了解,这将是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的第二次访问。

  人们都在关心,这次访问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有中美交流“关键先生”之称,他把胡主席此次访美,看作中美关系新十年的“定调之旅”。

  周文重:我想这次当然要谈的问题很多,但是主要的问题是要就中美关系在今后十年,双方的合作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内涵,我想这恐怕是这次访问双方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那么中美关系从历史上来看,它往往是通过高访来推动的,我相信经过这一次胡主席国事访问,一定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动力。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每次的波折往复,总是牵动着世界的神经。面对风风雨雨,中美关系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继续向着合作的方向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前景呢?崔天凯说,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明确的。

  崔天凯:中美合作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政治上,两国不再相互敌对。经贸上,两国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军事上,两国不再是战场的对手。

  周文重则进一步认为,中美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双方共赢的发展道路。

  周文重:这方面,我觉得美国应该严格地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去做;有的属于经贸领域,就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问题,这要看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美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方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不可能完全是对美国合适,这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要有互利共赢的一个解决。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甚至提出了供中美双方深入思考的几个方向,以实现“合则两利”的前途,避免“斗则俱伤”的结局。

  崔天凯:思考之一,平等和尊重决定相互交往的高度。中美交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谁求谁、谁依附谁的问题。思考之二,相互信任决定互利共赢的深度。无端猜疑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十分有害于双方合作。思考之三,平常心态决定看待分歧的气度。和任何其它双边关系一样,中美有交往就会有分歧,即使是合作领域,也存在十个手指长短不齐。只要我们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真正付诸实践,就能把握好中美关系的大局和主流,就会有更强的信心和恒心来推动两国合作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打开未来中美合作空间,崔天凯提到了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希望美国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快一点。

  崔天凯:美国现在很注重要增加出口,同时它又在限制对中国的出口,应该说这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也希望它能改变这种做法,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首先也有利于美国自己出口的增加,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有利于美国的就业。既然是这样一个好事情,为什么不早点做呢?我们确实已经听了很长时间的楼梯响了,我们希望尽快看到楼梯上下来人。

  楼梯上下来了现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来到中国之后,他把自己比作“掀起美中关系引擎盖的人”,因为在美国有一句俗语,“要想车儿跑得快,就要经常掀起引擎盖”。 这位刚刚开通了汉语微博的美国大使,也强调中美双方今后应多方面、多层次的交往。

  洪博培:中国不少人学习英语,在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汉语。那么中美关系的推动,也是需要更多的普通人来参与其中。我常跟我的朋友说,以这次国事访问为契机,我们还应该致力于推动中美民间的广泛交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崔天凯强调,中方从来不赞成“中美共治”的说法,但中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的确必不可少。

  崔天凯:中国人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美国人总是认为“YES,WE CAN DO IT”。那么,就让我们两国坚持不懈地加强合作,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吧。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