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题:中美再握手 世界共期待——全球聚焦胡主席访美(政治篇)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次对中美、对世界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访问,这是一个全球瞩目的时刻。
正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9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无论是对中美,还是对世界,2011年的真正开启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香港《经济日报》如此评价此次访问。
“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都需要中美达成共识,否则难以解决,”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扎奇·莱迪如此定位中美关系的全球意义。
无论在大西洋沿岸还是非洲大陆,无论是政要学者还是普通民众,世界各地的热议,如起伏的太平洋海水,潮涌而来……
起航——世界热评中美关系发展踏上新途
“我这次访问美国,是为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推动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而来,”19日上午,白宫南草坪,胡锦涛主席这样告诉奥巴马总统,告诉美国人民。
此刻,一位耄耋老者正在华盛顿认真倾听着胡主席的致辞,他就是长期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胡主席访美之际,他特地从常年居住的纽约寓所赶来,参加欢迎胡主席的系列活动。
在这位美国重量级的战略家看来,开启美中关系新时代正面临一次极佳机遇。“美中之间的伙伴与合作关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两国应达成一种更为密切、持久的合作理念”,“美中合作将使全世界受益”,基辛格对中美深化互信合作发出肺腑之言。
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迎挑战以及人民广泛参与,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新时期中美伙伴合作的重要基础。
美国两岸全美华商总会会长张莉莉通过电视直播聆听胡主席的讲话,立刻感到其含义深刻:“胡主席的讲话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求同存异;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增进互信、共同发展。这为建设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使中美伙伴合作牢固而长远。”
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候机大厅内,很多人驻足注视电视挂屏上胡主席造访白宫的新闻报道。对胡主席提出关于中美伙伴合作的重要主张,不少人深表赞许。
同样持有这种看法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学生杰·斯万森。他说,“美中合作的实现首先要强化互信”,他希望胡主席此访能够促成两国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美国马里兰州政府公务员布莱德·格林沃特认为,一年来,美中关系经历了起伏,他也希望胡主席此访能够“推动美中关系更加健康发展”。
胡主席强调,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相互尊重,两国要尊重对方核心利益。
此时太平洋另一边的宝岛台湾,夜色已深。
一直关注中美领导人会谈的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向新华社记者谈了她的感受:“这些年大家都希望两岸关系能够越来越和平,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反对台湾军购。两岸已经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更不应该把我们取得的‘和平红利’消耗掉。”
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坚持互利共赢,对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重要。对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表示:“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恰恰相反,美国可以受益于中国的进步。”作为一位近距离了解中国的美国官员,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认为:“在美中关系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歧,但共识远远超过分歧。今后美中的利益交汇点将越来越多。”而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则看到了中美互利共赢产生的深远影响:“美中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方面拥有共同利益,美中通过合作可以树立一个国际榜样,即在存在分歧的同时,仍能够找到足够的共同利益进行合作而不是冲突。”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中美两国,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广袤浩瀚的太平洋上扬起合作之帆,开始了又一段新的航程。
护航——世界期待中美共担维护和平重任
中美领导人会谈举世瞩目,因为其议题并非局限于两国关系,还直接涉及国际热点和焦点问题。
胡锦涛主席在访美前夕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指出,前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在中方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岛局势出现缓和迹象。中国希望有关各方尽快重启对话协商进程,推动半岛局势进一步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可能不完全明白中美领导人会谈的重要意义,但从报道中听说这次会谈有助于朝韩双方不再互相炮击,让我们平平静静地生活,这就是我关心的。”胡主席的讲话,增加了韩国妇女宋英玉对朝鲜半岛局势好转的信心。她通过电视新闻节目了解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情况。
49岁的宋英玉在韩国延坪岛经营着一家小旅馆。她对记者说:“中美两国领导人讨论南北问题,会对朝鲜半岛局势产生影响,我们当然关心。”
通过互联网,韩国庆南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博士、朝鲜问题专家梁茂进关注着中美领导人会谈。他对胡主席在朝韩问题上的表态表示满意。“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激化的时候,人们期待中国与美国发挥积极作用。”他认为,作为六方会谈的两个重要方面,中美两国的作用“十分关键”。
在半岛北方,朝鲜同样也在密切关注。《朝鲜新报》此前表示,中美领导人会谈一个重要议题是半岛问题,为不使半岛走向战争边缘,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各方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从而形成了朝韩对话及朝鲜与各国外交互动的局面。
此次,中美双方讨论的议题还涉及伊朗核问题。“伊朗期望中美领导人会谈取得积极成果”,这是德黑兰大学教授、北美与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穆罕默德·马兰迪对此次会谈的第一反应。他说,伊核问题是会谈重要议题之一,如果美国能够表明它确实在寻求伊核问题的解决之道,伊朗与有关六国的谈判就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有句古话,叫“宁静以致远”。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不为各种杂音所扰,从全球发展与繁荣的目标出发,不为各类干扰所困,双方才能切实履行肩负的重要责任,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护航。
引航——热望中美协力推进世界和谐发展
“中美建交32年来,两国关系已经成长为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的双边关系。”胡主席在白宫欢迎仪式上的这一表态,通过卫星转播、网络传播、报章评论,传向世界各地,引发广议热评。
在远隔大西洋的一个普通书斋里,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扎奇·莱迪通过电视新闻报道了解胡主席访美。他的书桌上,摆放着很多英文、法文的中美关系论著和媒体评论,他还与复旦大学的中国同行用电子邮件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我非常关心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利用各种媒介研究此次重要访问。”
“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都需要中美达成共识,否则难以解决,”这位法国的欧洲问题专家直截了当地解释他专注中美关系研究的原因。
胡锦涛主席在奥巴马总统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中美两国应该就国际事务加强沟通和协调,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不仅引起在场美国各界人士强烈共鸣,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引发积极反响。
“在我们许多人内心深处,美苏‘冷战’的记忆还尚未消退。因此,老实说,我们曾有一点担心:中美两个大国是否能够维持良好关系,进行协调合作?”在巴黎第四大学校园里,在企业管理系教书的让-马克·勒加尔说。从网络新闻中了解到胡主席的讲话,他感到非常宽心,衷心希望中美两个世界大国能够一直坦诚沟通,努力化解分歧。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40年来中美交往大事的那些亲历者和见证者,对胡主席关于中美关系全球影响的评价无疑有着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对于胡主席关于中美两国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主张,他们深表赞同。
“那些40年前并不存在的环保、防扩散、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如今需要中国和美国以全新的理念来共同应对,”曾经参与打开中美交往之门的基辛格抚今追昔,不胜感慨。研究中国问题30多年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兰普顿表示,在改善生态环境、稳定全球经济、维护世界和平和防治流行疾病等方面,两国彼此需要对方……
波托马克河畔,中美领导人共绘合作蓝图;五洲寰宇之内,世界的目光充满热切期待。
期待之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中美密切配合。在椰风送爽的雅加达,关注着中美领导人会谈的东盟秘书长素林说,中美关系对于维持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中美能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整个东亚地区就能从中美间的紧密合作中受益”。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关注胡主席访美的国际关系专家、喀布尔大学教授法伊祖拉·贾拉尔说,中美是两个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提升将促进全球、尤其是亚洲的稳定与和平;
期待之二——应对各类跨国挑战,需要中美风雨同舟。联合国前裁军事务首席政务官林国炯说,在防扩散和裁军问题上,中美拥有共同利益。从胡主席此次访美来看,他深信双方将会继续合作下去;
期待之三——促进全球持久繁荣,需要两国齐心协力。在华盛顿切近感受胡主席访问盛况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强劲而有活力的增长对彼此增长和全球增长都有贡献。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重要。“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不仅有益于中国,有益于美国,也有益于世界。”在南非,近日来不断搜集胡主席此次访美讯息的比勒陀利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马丁·戴维斯认为,在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过程中,“一个合作的中美关系对于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摩擦至关重要”;
期待之四——塑造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中美超越历史。俄罗斯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瓦里西·米赫耶夫这样评价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会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双方向世界表明,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已开始超越传统的旧式竞争。”而巴黎政治学院的莱迪则指出,中美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国际体系演变非常重要,“胡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标志着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的演变过程”。
此时此刻,海角天涯,世界目光,聚焦重要历史一幕。
这是一个再度出发的时刻,经过曲折发展,日渐成熟的中美关系在新十年伊始扬帆启程。
这是一个深化合作的时刻,直面重大问题,共商两国关系发展大计。
这是一个播撒希望的时刻,中美拥有的共同利益在全球化、多极化的大势中不断扩大,双方携手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平和谐大潮。(执笔:齐紫剑、蒋国鹏、陈俊侠、杨晴川,采访:新华社驻海外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