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政协委员:推行家庭医生可选贫困家庭作试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1日18:12  新民晚报

  市政协委员建议:通过有序引导缓解群众看病难

  推行家庭医生可选贫困家庭作试点

  潘高峰 江跃中

  看病难,长期以来都是一道民生难题。今年两会上,来自医卫界的市政协委员黄峰平提出:看病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序就医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可通过大力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有序引导,逐步缓解。同样来自医卫界的政协委员冯希平却认为,本市大规模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尚不具备条件,应当有选择地试点,再逐步推开。

  看病难难在没有方向

  “看病难,很多时候是难在没有方向。”市政协委员、华山医院副院长黄峰平认为,很多病人无法判断,自己的病应该到哪一级医院看比较合适。“比如一个市民,他肚子痛,想要看病,你说该到哪里?如果到了社区,一下查不出来,转到两级医院,还是看不好,又要转到三级医院,这就很麻烦,无形中增加了时间和医疗成本。”

  如果看病前,能够找内行人咨询一下,情况可能就会不同。为此黄峰平提出,家庭医生制度是减少无序就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医疗卫生成本,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上海医疗新秩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宜盲目大规模推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冯希平认为,家庭医生制度虽好,但不能盲目推行。

  据冯希平介绍,国外一名合格的医师培养时间长达14-17年。此后,还要每2-3年重复参加医师执业证考试,每7-10年经委员会认证,才能继续行医。“我们将要担任家庭医生的社区医生现状是什么呢?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4家,拥有执业医师9848人,其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的2043人。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不到20%,大专约30%,还有接近一半为中专学历。其中绝大部分的全科医师只是参加远程教育后考了一个证书。” 

  这些全科医生面对的是基数庞大的病人群体,“如果一名家庭医生将管理2000-3000名病人,究竟是求质还是求量?”冯希平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搞居民健康档案调查,政府和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了很多经费和精力,对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录入电脑。当时为了完成指标,社区的医护人员可是跑细了腿。但留下的资料不过是个“死档”,无法更新,也不能被社区医生使用和修改。

  可先为困难家庭配备

  冯希平认为,家庭医生责任制要推行,但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怎么样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干好这件事。他建议,可以先选取部分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因病致贫、急需医疗帮助的居民作为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每名医师管理的病人数量不宜太多,以保证质量,切实给困难病人的全家带去帮助,把有限的资源帮助最需要的人。当这项工作逐渐成熟,不断完善后,再向全市推广。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