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1/3老年病人滞留急诊室30天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2日09:27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邵珍

  “有个年过八十的老人在急诊室里一住就是5年……”今年上海“两会”,市政协委员吴毅在提案中讲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真实故事。他说,急诊室留观病房里老年病人长期滞留,已成为上海大医院的“常见病”。

  同样关心这一问题的还有杨祉雷、曹道云等代表。在深入调查后他们发现,急诊室发生“肠梗阻”,原因是上海服务患病老年人的护理资源和养老机构短缺,无奈之下,“很多人觉得,年纪大、慢性病多的老人,还是呆在医院里最放心。结果,急诊室留观病房一肩挑起了医疗、护理、养老等多种职能。”

  1/3病人滞留急诊室30天以上

  5年前,邱老伯(化名)因中风被送进中山医院急诊周转部后,就没出过院。

  医生没少给家属做工作:病情已得到控制,病人进入康复阶段,最需要静养,而这里环境嘈杂;老人80多岁了,抵抗力差,留观病房里都是危重病人,容易感染病毒病菌,弄不好就生一场病……但任你苦口婆心地劝,家属就是不为所动,说老人生了好几种病,需要全天候护理,可家里和养老院都没这条件——与其隔三差五送医院,倒不如常住着,有医生护士24小时看护,省心……

  邱老伯的故事是个特例,却非个案。上海曾经规定,患者在急诊留院观察的时间平均不应超过72小时,但事实上,长期滞留急诊室留观病房的老年病人数量惊人。就在最近,中山医院急诊室副主任孙湛作了一次统计:急诊周转部里,80%以上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其中近三分之一已滞留超过30天、八分之一超过了100天。

  出院后的医疗、护理跟不上

  滞留病人多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急诊室人满为患。走进中山医院的留观病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走廊里靠墙摆放着的一排移动病床;而且,急诊室的候诊大厅也被推床占用,就连挂号窗前、电梯口也不能幸免。因为滞留病号和不断涌入的新病人,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年忙得团团转,休息没保障,带病上班成了常态。这相似的一幕幕,同样在瑞金、六院等多家大医院的急诊室上演。

  对于“压床病号”,医生能做的就是劝导,但被当作“耳旁风”。时间长了,一些有“经验”的病人家属找到了躲避的办法:下午3点以后来医院探望,因为那时床位医生已下班,而值班医生一个人要管50多张病床,顾不上他们。

  其实家属也有苦衷。去年下半年,刘先生的父亲突发疾病,被送进浦东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家住上海体育场附近的他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一跑大半年,饱受奔波之苦。“滞留医院,实属无奈!”刘先生说他也不想这样,但接回家,最怕老人病情反复措手不及;有人建议送养老院,可具备医疗和护理条件的养老院根本找不到。

  “病人进入恢复期,可以出院,但出院后的医疗、护理跟不上,结果就滞留急诊室。”孙湛如是分析。

  急需“具备医疗和护理条件”的养老机构

  从医生、病人、家属的焦灼中,杨祉雷代表看到了上海“具备医疗和护理条件”的养老机构的短缺。他说,上海正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是怎样帮助身患慢性病、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人。

  杨浦沪东老年护理院院长胡冬根对此感触颇深:这几年,护理院不断压缩办公空间,把床位从最初的80多张逐渐增加到了185张,但始终供不应求;预约登记之后,病患老人往往要等两个多月才能入住。

  杨祉雷代表建议: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增设兼具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功能的养老机构,政府部门应给予资金、政策等的支持。

  在民政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曹道云代表则开出“院院对接”的“速效药方”: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养老院与医院对接,医生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送药并指导护理。吴毅委员也认为,医院应该承担起对老年护理机构人员作业务指导的责任,帮助他们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