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2月3日是农历兔年的大年初一。在北京的庙会,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北川新城的地震受灾群众的新居里,到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全国各地各族群众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欢度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个春节。
庙会流行“兔儿爷” 中国馆成为新去处
大年初一一大早,北京市民邱红艳就像往年一样来到著名的地坛庙会,人们对传统民俗的追捧令她印象深刻。“庙会里最抢眼的就是兔子。各种泥塑的‘兔儿爷’摊位前,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首都各高校举行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冲淡了留京过年的大学生们的思乡之情。
江西女孩冯琼琼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准备参加博士考试的。学校组织的新春活动让她体验到了浓浓的年味。“与外国留学生一起联欢,包饺子、做游戏、写春联,就不再觉得寂寞了。”
黄浦江两岸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在豫园中心广场,一只约10米高的玉兔灯引人注目,兔子灯的身上披着一大匹绸缎“福”字。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成了节日里上海人的新去处。3日上海天气晴朗,上午8时许就有上千名游客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79岁的上海浦东农民周林英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前来参观。周林英说:“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大年初一全家出门聚一聚,也有了中国馆这样的新景点。”
3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今年的春节与西藏的藏历新年相隔一个月,但古城拉萨处处张灯结彩,耳边不时响起鞭炮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
深港“换城消费”热度高 冰城人畅饮冰啤酒
随着两地往来更加便利,以及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深圳、香港的“换城消费”热度越来越高。截至3日上午11时,罗湖口岸4万人次的过关队伍中,就有3.8万人次是入境人流。
尽管气温有所回升,但是“冰天雪地”依然是冰城哈尔滨市春节期间吸引游客的主打招牌。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里新建成的“雪堡冰吧”3日正式开放。
坐在“雪堡冰吧”里面冰制的椅子上,几位游客一边端起盛满啤酒的冰杯品尝久负盛名的哈尔滨啤酒。南方游客严丽恒说:“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冰雪建筑,感觉很奇特,体现出了祖国北方特别的美。”
重建灾区年味浓 受灾群众更珍惜团圆
大年初一中午,崭新的北川新县城游人如织,一串串红灯笼、一条条羌丝带、一面面彩旗把县城装扮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住在西羌北街尔玛小区E区一幢三单元302号的老北川居民张建均在震后的新家里迎来第一个春节,地道的四川菜摆了满满一桌。有一手泥瓦手艺的张建均说,去年12月中旬政府把新房分给新北川居民之后,自己就一直忙到处给人装修房子,没有时间熟悉新县城。现在要趁着过年,好好逛一逛。
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近半年后,甘肃舟曲受灾群众迎来了灾后首个春节。
69岁的虎战勇的家去年在舟曲县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有十多个亲戚遇难。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春节,大年初一上午,虎家11口人拍摄了一张全家福。
他把自己创作的春联贴到了厅房门口。对联上写着,“苍天无情八八泥石流毁我家园,人间有爱党中央关怀又添新颜”,横批是“春暖人间”。
外迁移民快乐过大年 善待外来人员成新亮点
为了支援南水北调建设,原来住在淅川县上集乡李营村的苏章富,去年搬到了新郑市郭集镇新李营村,今年他们在新家度过迁居后的第一个春节。“除了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费,过年政府又给我们每人发了100元的补助,以后这就是咱的家了,咱就得在这儿扎根!”苏章富说。
在社区,没有回家的“新上海人”同样以各种方式欢度新年。大年初一上午,上海市大宁路街道专门请来了社区里没有返乡过年的外来务工者和居住在社区里的外国留学生过年。加纳留学生伯纳声情并茂地演唱起中国歌曲《我和你》,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娜则品尝起“百家宴”上社区邻居的拿手好菜。
在北方冰天雪地之时,海南三亚春风和煦,独特的风光与温暖的气候使三亚成为春节期间人们外出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来自哈尔滨的林淼老人已经第二次在三亚过春节,早上,她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饺子。老人告诉记者,除夕夜没能见到儿子和孙子,有点遗憾,不过儿子一家三口今天上午就要从广州飞来三亚和她团聚了。
饮食文化融合更显民族团结 西藏农家同庆两个新年
饺子就面片汤,黄瓜蘸酱配打糕……这样的独特菜品组合出现在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兰旗村的朝鲜族家庭年夜饭饭桌上。他们的年夜饭吃出了汉族和朝鲜族两个民族饮食文化在吉林农民餐桌上的和谐融合。
朝鲜族村民南相铉和李玉柱夫妻的年夜饭共有12道菜。其中既有属汉族的红烧肉、猪肉炖粉条,又有朝鲜族的打糕和泡菜。
3日凌晨时分,日喀则市区各处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后藏农家纷纷庆祝新年的到来。恰好,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也在同一天,日喀则大街上很多店门贴上了藏汉两种文字写成的对联和大大的福字。
在云南省大理市,白族群众以舞龙、舞狮、“绕三灵”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欢度春节。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群众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来自一些村委会的“绕三灵”表演队伍身着白族节日盛装,手持扇子或草帽,在一对头插鲜花、唱白族调的老歌手带领下翩翩起舞,现场气氛热闹喜庆,游客们纷纷驻足留影。
节日坚守岗位为群众 城市“美容师”赢得敬重
从大年三十上午到初一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东风主任医师一直在单位值班。他告诉记者,初一上午8时到下午1时,已经有100多位急诊病人前来看病。
郭东风的老家在安徽省亳州市,但他已经连续几个春节都没有回家过年了。“家里人很理解急诊医生的工作,打电话也是要我安心值班,”
大年初一凌晨3时,当许多市民带着喜悦刚刚睡沉的时候,杭州西湖区的贵州籍环卫工人潘武英已经起床了,她和同事吃完一顿象征过年的饺子之后,4时左右就握着扫帚、骑着环卫车到岗了。兔年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时,潘武英已经基本完成了她的保洁工作。
杭州市民杨先生说,这些“城市美容师”在别人团聚的时候放弃休息,打扮着我们的城市家园,值得我们尊重和感谢。(记者卢国强、赵琬微、郭沛然、裘立华、杨金志、潘林青、吴书光、马勇、文贻炜、吴晓颖、叶建平、吉哲鹏、德吉、屠国玺、梁强、李鹏、姜铁英、范迎春、张宁、王昊飞、彭勇、浦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