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调查】
昨日,京城各大庙会已连开两三天,庙会产品的价格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本报记者走访龙潭、地坛、厂甸、莲花池等城区7家庙会,发现多数庙会的小吃价格已出现波动,商品价格的“10元”现象呈普遍趋势,部分庙会商家没有明码标价。
庙会多见10元定价
“10元一份”、“10元一个”成为今年市民走进庙会听到最普遍的“吆喝”。在厂甸庙会陶然亭公园的民俗区,炸灌肠、爆肚、茶汤等北京小吃,几乎均为10元一份。除了食品之外,龙潭庙会的兔耳朵发卡、橡皮手指等装饰玩具,也都以10元为单价出售。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文化庙会上,游艺项目中最多的便是各种套圈、射击气球游戏,10多家商户都在经营,虽然圈的数量和子弹发数不同,但都是10元一轮游戏。
对于10元现象,龙潭庙会上卖小工艺品的张先生表示,这样定价必然是根据成本来的,包括商品和摊位费在内,商家在保本能赚钱的前提下,制定一个顾客可接受的价格,“10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可以承受,当然收钱找零都方便也是一个因素。”
庙会商品普遍偏高
除10元商品外,庙会上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商品并不便宜,面人、泥人等价格均在30元以上,兔儿爷价格则从40元至几百元不等。
庙会上易于存放的食品价格这两天都保持“坚挺”,红楼庙会冰糖葫芦根据材质和大小不同在5元到10元。不过,在大观园墙外的游商处,冰糖葫芦一律只要2元,“庙会里的东西,再便宜也是贵的。”虽然摊主大打价格优势,但生意明显不如庙会里的好。
对于庙会食品的价格,在调查的20余游客中,多数人表示有心理准备,称逛庙会热热闹闹更重要。
厂甸庙会的游客王帅说,“庙会上小吃价格,似乎形成了一个套路,固定比外面贵一倍左右,逛庙会的人都有了心理预期,不再像前几年感觉贵得无法接受了。”
小吃价格波动大
10元的购买力并非一成不变。10元能买的商品数量几天甚至同一天内数次“弹跳”。在莲花池庙会的小吃区,同一家“蒙古烤肉”摊,早上8点半,花10元钱可买8个肉串,11点人流增多时能买到5串,可在12点多赶上小吃区拥堵,就只能买到两串,但下午快散场时,价格又恢复到5至8串。
龙潭庙会以往的标王马喜军,今年依旧坚守阵地,去年还卖10元一串的烤羊肉,今年只能减少点分量,5元一串卖。马喜军说,客流量和同类商家的竞争是引起价格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
除了羊肉串之外,龙潭湖一家隆福寺茶汤也在一天之内,由10元一碗变为5元,引发游客排队购买。而类似奶油炸糕、肉松、臭豆腐等可以论“个”卖的小吃,也在庙会散会前,以增加数量的方式,清仓处理。
游客建议明码标价
让游客看价消费,似乎还没有成为庙会商家的共识。除了龙潭庙会的多数商家明确标注了所售商品价格外,其余多家庙会的多数商家,缺少明码标价的意识,只是在游客询问时,才喊出价格。
其中,朝阳公园商户没有标价的行为,让不少游客感到花了冤枉钱,“10元2串的肉吃完了,往前走几步,又听见喊10元3串的,感觉亏了。”游客赵先生认为,商家应明示价格,让游客一目了然。
【庙会发现】
地坛庙会主打立春牌
迎春吆喝吸引数百名游人驻足,《春牛图》上午脱销补货
本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昨日立春,地坛庙会浓浓的春意中主打立春牌。传统叫卖艺人的迎春吆喝、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以及围绕“立春”进行的灯谜竞猜特别受游人欢迎。
艺人叫卖“小金鱼儿”
昨日上午10时,地坛庙会上人头攒动,在斋宫门前广场,阵阵吆喝吸引了数百名游人驻足。“哎……香菜、辣青椒,买钩葱、芹菜嫩扁豆,买黄瓜、架冬瓜,买大海(黑)茄哎……买萝卜、胡萝卜、便萝卜,嫩芽的香椿、蒜儿、好韭菜哎……”叫卖艺人宋振华告诉记者,立春时节,不仅要吃春饼,还要购买一些新鲜蔬菜,图的是新春吉庆。“哎……大小哎小金鱼儿哎,买几条不来几条哎?三两条就卖一毛,蛤蟆骨朵大田螺蛳白挠。”而叫卖“小金鱼儿”也是传统叫卖吆喝中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鱼。
《春牛图》一早被抢空
在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山东潍坊木版年画摊位上,挤满了游人,开张不久,寓意“备耕”的《春牛图》就售卖一空,工作人员马上联系补货。
据木板年画传人张先生介绍,立春又叫“报春”。现在农村中仍有送《春牛图》的传统习俗,即由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送春牛图,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农时,莫误大好春光。
龙潭庙会“潜伏”黄牛党
本报讯 昨日,龙潭公园多个门前,有黄牛党倒卖庙会门票,只比10元的正规票便宜2元的黄牛门票,多为4人以上的组团游客购买。
昨日中午,龙潭公园西南门的售票窗口前,挤着买票的游客。人群背后,一名男子站在马路边,与4名游客讨价还价,“25元我不卖,要买给30元。”一名游客将票还给该男子,带着其余三人离开,但随即另一名游客以8元的单价买走6张。
昨日,龙潭湖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园无法确定黄牛手中的票是真是假,但每年庙会都会有假票出现,管理处提醒市民,逛庙会的游客最好到售票窗口购买,以避免上当受骗。
【数说】
地坛庙会客流量19.8万人
龙潭庙会客流量16万人
厂甸庙会客流量11.6万人
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客流量7.5万人
圆明园皇家庙会客流量2万人
东岳庙庙会客流量1.2万人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刘珍妮 姚瑶 安颖 张太凌 陈博 王卡拉 王荟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杨小嘉 李飞 薛珺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