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立春这天,“咬春”的人越来越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5日02:58  现代快报 官方微博

  

立春这天,“咬春”的人越来越少
韭黄和萝卜没卖出多少

  快报记者 施向辉摄

立春这天,“咬春”的人越来越少
春卷生意没想象中那么火

  快报记者 施向辉摄

立春这天,“咬春”的人越来越少
徐春华一家正在吃春卷

  快报记者 施向辉摄

  昨天中午12点33分,立春到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开始。家住南京洪公祠的张大爷下午来到建邺路菜场门口,买下两斤春卷皮,两斤韭黄,准备亲自动手,为儿孙们包韭黄肉丝馅的春卷。

  “‘咬春’是从小坚持下来的习惯,我都包了一辈子了。”张大爷说的是老南京人过立春的习俗——吃春卷、啃萝卜,加上些时鲜的荠菜、菠菜等。这既有尝鲜,又有图吉利的意思。不过,从昨天菜场、超市相关食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咬春”的习俗已经越来越淡了。

  萝卜韭黄

  超市里,记者等了20多分钟没人买

  菜场中,多是60岁以上的人买韭黄

  昨天在一家大型超市,择得干干净净的韭黄一盒盒堆放在货架上,标价9.5元/斤;旁边还有长白萝卜,1.4元/斤;绿油油的新鲜菠菜6.5元/斤,还标明“精品”。不过,记者在货架前停留了20多分钟,却没看到有人出手,倒是西兰花等时尚蔬菜不时有人购买。

  “不喜欢萝卜那种味道,不怎么吃得惯。”市民李小姐说。正在买菜的周女士也表示,“虽然萝卜是南京人传统爱吃的,而且被称为‘小人参’,对身体也很好,但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南京来自各地的人都有,萝卜自然就不那么热了。”

  菜场里也是类似的情景。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建邺路菜场,菜场门口摆了10多个临时摊点。“买点萝卜怎么样?”看到记者上前,来自安徽太和的刘先生赶忙招揽生意。“不好卖啊!我这里大甩卖了,明天我就回家过年。”

  刘先生原本打算挣一笔,特别为立春进了不少韭黄和萝卜,可最后却只能降价处理,“好像现在人都不讲这个习俗了,来买韭黄的都是60岁以上的。”无奈之下,刘先生以6元/斤甩卖韭黄。因为降价,韭黄卖得差不多了。“没办法,这天气也摆不住,我是没心思再卖了。”此外,白萝卜也被他卖出了1.2元/斤的低价,不过销路并不好。

  刘先生的对面摊主是李女士,她的红心萝卜卖1.5元/斤,白萝卜卖1元/斤,韭黄卖7元/斤。“一早卖到下午两点,才卖了两斤韭黄,几斤萝卜,生意太差了。”李女士说,干到傍晚6点,她就准备收摊了。

  在菜场和超市里,记者并没有看到荠菜的踪影,菜摊摊主说,荠菜应该是2.5元/斤,很难进到货。因为节前不少人家做什锦菜,包荠菜馅饺子,已经买过荠菜了,所以想要买的人也不多。

  春卷买卖

  摊主:就比平时多卖了一二百块钱

  市民:都忘记今天立春了,明天再吃

  建邺路菜场卖春卷皮和生春卷的摊位有三四个。来自安徽蚌埠的孙先生一家正忙活着,妻子忙着摊春卷皮,儿子在包韭黄肉馅的春卷。“单买皮子9元/斤,包好馅的是13元/斤。”孙先生说,平常是单买皮子5元/斤,包好的10元/斤。“虽然赶上了立春,我们特意准备了4个炉子来摊春卷皮,可生意并没有多好,一天也就比平常多卖个一两百元。”

  “今天家里来客人,4个人吃饭,包点韭黄馅的春卷尝尝新鲜!”家住绒庄新村的谢女士买了1斤春卷皮,又在超市称了5元钱的韭黄。“我是老南京人,蛮喜欢吃春卷的,一般到季节就会吃,倒不一定是立春这一天。”

  带着儿子和孙子逛菜场的吴女士看到春卷皮想起立春这事了。“哎哟,今天忘了,不过菜太多了,要不明天吃春卷吧!”摊主们也说,忘了立春这事的人还真不少,有的就是看到卖春卷的才想起来,顺手买一两斤包好的回家尝个鲜。

  一位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卷昨天的销量不怎么样。“我们这里只有这一种速冻的1千克装的荠菜肉春卷,27.9元一袋。只有年前销量还可以,今天反倒没什么人买了。倒是荠菜馅的水饺销得挺好。”在超市买水饺的王大妈说,春卷挺好吃的,可老年人不能吃太油的。“都是‘三高’了,这春卷可得过油炸呀!”于是,荠菜馅的饺子成了替代品,既尝了鲜,又不担心影响健康。

  坚守民俗

  老年人:得按传统准备饭菜

  民俗专家:“咬春”习俗确实淡了

  “我正忙着择韭黄呢,今天是年初二,女儿要回来吃饭,我得按照传统准备准备。”为了忙立春这顿饭,69岁的南京白局传承人徐春华昨天费了不少工夫。“我肯定要弄上红心萝卜丝,还要准备韭黄春卷,还有带鱼、皮蛋、香肠,当然里面配着荠菜的素什锦是不能少的。年前我在外地,年三十才回来,已经在超市买过包好的春卷了,可不怎么满意,还是自己包的好。”

  今年70岁的刘大爷和老伴昨天一早就到了浦口给85岁的姨娘拜年。“这里还挺有立春的感觉的。午饭有芦蒿、荠菜、嫩菠菜,拌的萝卜,还有韭黄馅的春卷,在城里头都不怎么吃了。”刘大爷说,这让他想起50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南京地方空,我们就在城墙边上找块菜地,挖一个一尺深的小坑,放一根鹅毛,到立春的时候,就有一股春气把鹅毛吹上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刘先生说,在城里立春的感觉已经很淡了,所以全家特意到郊区来感受气氛,也是踏踏青,散散步,舒缓闷了一个冬天的身体。“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能买到,传统的东西在慢慢淡化,但我们老年人比较守旧,还是想坚持下去。”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说,“现在的人确实对‘咬春’的习俗淡多了。不过也用不着失落,时代在变化,拜年都上网发邮件用短信了,也没必要太纠结于是不是按照过去的老规矩办。”

  相关新闻

  立春都有哪些风俗

  快报讯(记者 孙羽霖)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执彩鞭击打春牛。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病症,如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新嫁女这天,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

  立春曾长期被称为春节

  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黄艳)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表示,说到春节,其实以前的冬至、正月初一、立春等都被称过春节,特别是立春,长期被称为春节,但近百年来,是把正月初一当过春节来过的。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说,1912年以前正月初一叫元旦,但孙中山为与国际接轨,把元旦给了阳历的1月1日。后来,原本叫元旦的正月初一又改叫了春节,用了立春的原名。而以前五月初五是夏节,中秋节是秋节,立春是春节。

  真正春天迟点才能来

  快报讯(记者 孙羽霖)近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开始回暖。昨天早晨,南京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了0℃左右,最高气温接近15℃。不过,由于日平均气温还没超过10℃,所以南京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昨天,中国气象先生宋英杰在微博上说起了立春。“立春,又一轮24节气从此开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10℃是春天的气候门槛,当风具有洗面奶和润肤露功能的时候,春天便来了。”

  江苏省气象专家周曾奎表示,据南京地区的多年气候规律分析,真正的春天要比立春时间推迟约一个半月左右。根据气候部门统计,南京地区立春日的平均气温为3.4℃,平均最低气温为0℃。预计初六后,受到一股新的冷空气影响,南京的最高气温将重新回到10℃以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