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民间公益活动,在昆明持续升温的同时,本报关于昆明街头乞讨儿童的调查报道,也备受读者关注,许多市民纷纷加入到“拍照解救”的行动中来,日前记者再次走上街头访查发现,在网络和媒体的大规模报道之后,街头的乞讨儿童有所减少,在南屏步行街,前些天记者暗访的几个乞讨儿童,除了神秘的“卖唱姐妹”还在外,其他孩子已经消失,这样的“消失”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关注,孩子们去了哪里?
南屏街
流浪儿童减少,卖唱姐妹还在
记者当天暗访时,几个乞讨的儿童总会不分时段地出现在街口。可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步行街口时,当天“小燕子”乞讨的地方,已经不见了她的身影;而记者一直寻着公交站台再次寻找“阿伟”,也没有看到他的踪影;至于那个乞讨“包子钱”的小男孩,也找不到了……
记者走遍了南屏街的几个路口,都没有再看到一个以任何形式乞讨的儿童,只是在忠爱坊下面,记者看到一对母子正在“卖唱”,从相貌上来看,孩子已经十六七岁,正伴随音乐唱歌,嗓音还很特别,母子俩前面一大张“诉苦纸”,写得很详细,面前还摆放着一家人的各种照片,身份证、甚至当地民政局、医院的证明等,貌似看起来很真实,路人纷纷献爱心,他们面前的纸箱也慢慢变得满满当当。
找不到乞讨儿童,记者又来到金马碧鸡坊,之前记者采访的那两对“神秘卖唱姐妹”还在,和当天采访的情况一样,她们还在唱着相同的那首歌,在烈日下,几个孩子脸晒得通红,两三个小时的唱歌,几乎没有见她们停下来吃东西或是喝水。记者上前给钱时,再次问起她们情况,可她们始终警惕地一言不发。
火车站
绕站一周难觅乞讨儿童
“火车站有几个女孩在乞讨!”昨日上午,看过本报报道之后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本报的“浅调查”报道,真实再现了乞讨儿童的生活状况,她希望政府能够真正关注这些孩子,在火车站见到几个乞讨儿童之后,她第一时间给本报打了电话,她说从孩子的表面看,无法判断孩子是否受控于他人,如果孩子乞讨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她希望本报记者能够通过报道,引起关注。当记者按照陈女士说的地点再次来到昆明火车站时,发现她说的女童已经不见了踪影。
“平时,火车站前的公交车站台附近,乞讨儿童是最多的。”就在火车站边工作的黄先生对记者说,可按照他给的线路,从站前广场,到候车厅,一直绕着整个火车站,记者走了一大圈,竟没有看到一个乞讨儿童。
网友建议
若有父母 儿女乞讨应视同违法
在云南网“金碧杂谈”上,网友“阿木德布”对如何解救“乞讨儿童”提出了8条建议:
●我们现行的城市管理条例法规里面,应增加严禁儿童乞讨条例。街上有乞讨儿视同违法,大人孩子一起抓。落实情况后无法证明出处的,大人视为人贩交司法部门严惩,孩子交民政部门收容。
●建立健全乞讨儿童的收容救助制度。政府出资、出政策,由城管负责收集后统一交当地民政部门救助养育。是放在孤儿院、福利院还是特校,可由专业人士商议后定出具体政策后实行。限期治理,期后街上再有乞讨儿童,当地城管局长、民政局长引咎辞职。
●由民政部建立乞讨儿童全国联网公示制度。以便于父母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
●建议丢失孩子父母可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具体侦破。建议中央从维稳资金中拨款给公安部,公安部成立专门自上而下的打拐机构。各地再有丢失孩子报案3个月不破案者,当地公安局长引咎辞职。
●建议由公安部建立乞讨儿童全国联网公示制度。以便于父母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可和民政部联网。
●以前对认定人贩子的证据标准太严格,而判决又太轻。建议全国人大对拐卖妇女、儿童行为的举证责任倒置给拐卖人员,如果人贩子对孩子出处无合理解释,即应视为主观明知。不能你说捡来的就是捡来的。
●一旦确定贩卖儿童罪,立即严惩不贷。残害孩子致残者杀无赦。绝不给这些丧尽天良的人任何生存机会。指望这种人改邪归正是不可能的。
●建议两会就拐卖儿童事宜专事专议,拿出具体细则条例,越细致越好,然后经人大代表审议通过后实施。如两会期间过于匆忙,由人大妇女儿童委员会组织公安、司法、民政、城管以及专家学者组织研讨,拿出可操作性条例法规,专职专责,具体实施。
另讯 针对社会关注的街头未成年人乞讨问题,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10日表示,群众的参与对于拓宽线索来源、打击震慑犯罪、解救未成年人及提供社会救助具有积极意义,广大群众如果发现有虐待、组织、强迫、利用未成年人街头乞讨嫌疑的,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将认真核查、依法严厉打击。
首席记者 李荣 实习生 雷小叶 廖艳梅(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