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恢复儿科门诊遇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02:35  京华时报
昨天,在铁营医院儿科诊室外,门可罗雀,只有一对母子在等候就诊。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昨天,在铁营医院儿科诊室外,门可罗雀,只有一对母子在等候就诊。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普天之下再明晰不过的共识。但在卫生服务领域,儿童医疗正陷入尴尬苦境——优质儿童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无数家庭心急如焚却无号可挂无医可求。此种局面,概因北京医疗资源失衡的积弊,也因医院重医疗轻保健的现实惯性,同时还有卫生部门监督乏力,医疗机构未尽公共之义。

  本报今天推出“儿科有疾——北京儿童医疗困局探因”专题报道之二,聚焦本市二级医院儿科发展令人沮丧的现实,揭示其背后深层次成因。

  去年9月24日,市卫生局一纸令下,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今年年底前全部恢复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

  然而,近5个月的时间已过,距离“儿科令”颁布的见效期也越来越近,但各医院儿科的恢复多处于“未起步”状态。部分二级医院对此“一刀切”的新政存疑,尚未将其纳入医院的发展计划;而几家有意恢复儿科的医院则面临招不到儿科医生的窘境。

  “似有还无”的儿科

  2月1日,位于南三环东路附近的铁营医院仍不断有患者进进出出,人们想在过年前开点药,免得节日期间还往医院跑。

  赵女士就是开药大军中的成员,在她看来,二级医院不过就是“配了医生的药房”。上午10点,她带着感冒数日的儿子来到医院,想再开点感冒冲剂。无意间,她看到专家出诊表的儿科一栏中,写有儿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黄建华的出诊信息,便欣喜地向挂号人员询问。

  “该专家已经好久不出诊了”,工作人员的答复使她刚燃起的“专家梦”转瞬间便宣告破灭,她只得像往常一样,别无选择地挂了马春霞医生的号——自从赵女士一家搬到附近的横七条后,铁营医院的儿科就只有马春霞一名医生。

  穿过神经内科、肾内科诊室外的候诊人群,赵女士和儿子径直来到了儿科诊室,因前面无人候诊,儿子便成了第一个患者。与其他诊室外张贴的热闹的科室专家信息、技术力量介绍不同,儿科诊室不仅偏安一隅,而且诊室外也着实有些冷清,除了一张预防手足口的宣传海报外,再无其他讯息。

  院方统计数据显示,每日来医院看病的患儿不过20多人次。

  铁营医院只是二级医院儿科“似有还无”的一个缩影。市卫生局统计数字显示,二级医院的儿科门诊大多比较惨淡,即使在春节长假前的就诊淡季,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日均在4000和3000人次以上的门诊量相比,多数二级医院儿科的日门诊人次不足百人。

  “儿科令”执行不畅

  目前,在全市的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共有12家二级医院未设儿科,23家二级医院仅有儿科门诊而无儿科病房。铁营医院就是23家医院之一。

  去年9月24日,市卫生局一纸令下,要求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未设置儿科的16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应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

  但记者从多家二级医院了解到,但截至目前,各医院儿科的恢复多处于“未起步”状态。部分二级医院负责人甚至认为,市卫生局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有些不切实际”。

  “零门诊”,1月30日,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表中,包括鼓楼中医院、隆福医院、羊坊店医院医院在内的多家二级医院,当日儿科门诊均为零人次。羊坊店医院院长沈明表示,因周边医疗资源丰富,包括世纪坛医院、儿童医院等儿科均较强势,因此导致羊坊店医院的儿科门诊量每日仅20人次上下。

  “这种情况下,让所有二级医院都恢复儿科有意义么?”沈明反问。

  “儿科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沈明认为,此次恢复儿科的新政,不具有可操作性。在他看来,“儿科令”一方面未考虑二级医院的发展定位和实际的接诊情况,而且二级医院的定位各不相同,“没进行可行性的调研,怎么知道儿科缺口有多大?”另一方面,恢复儿科需要人员编制、场地、资金作保证,但目前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尚未有相关措施出台进行政策支持,势必导致新政执行力不足。

  ■记者调查

  “儿科恢复令”遇冷背后,是本市二级医院儿科发展令人沮丧的现实。记者调查了解到,收益低、编制少、缺扶持、没人才,是二级医院儿科发展长期踯躅不前的主因。

  多因素致二级医院儿科“虚设”

  >>收益低

  “拖后腿”儿科被取消

  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说,医院的儿科曾辉煌过。2000年初,医院不仅开设有儿科病房,儿科医生的数量也达到了历史高峰——共有9人。但好景不长,后来几年,每日的儿科门诊量不过五六十人次,病房和人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实在扛不下去了”,谈及儿科的没落,孙培云连连叹息。她说,在当时二级医院总体运营情况不好、医疗服务由吃大锅饭向市场化转型的大环境下,效益低的儿科因各项排名在医院都属“老末”,日益萎缩。

  二级医院为什么不重视儿科?部分二级医院院长表示,目前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已经把其“包养”起来了,不用考虑效益问题,但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仍需靠发展特色科室、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来保证和维持医院的发展。虽然政府每年都会通过拨款等方式进行财政补偿,但每年获得的财政补贴仅相当于二级医院运营经费的20%。

  此外,与综合实力较强、不愁门诊量的三级医院不同,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民营医院发展速度快、医疗格局构成多元化,二级公立医院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科室,而儿科不论从总体收益还是从就诊人次来说,“都属于‘拖后腿’的科室”。

  >>编制少

  医院发展不带儿科玩

  除了不盈利外,“雷打不动”的人员编制也是二级医院不愿建设儿科的原因之一。

  多家二级医院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规定的医院内的人员编制仍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随着医院的发展,院内人员超编情况严重。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就诊人次,医院不得不雇用了大量合同制员工。

  虽然二级医院都一心想要发展龙头科室,但因编制问题,院内专家梯队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都已受到制约,医院只能在老医生退休后,才能凭此空缺引进新的人才,“这样的话,编制还远远不够用呢,哪有工夫发展儿科啊”。

  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坦言,在医院的下一步发展战略里,将在着力打造以神经康复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同时,发展康复科、超声检查等和临床密切相关的科室,但儿科的发展尚未在计划之中。

  “以我们目前1个儿科医生的情况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招兵买马,快速发展起来谈何容易”,孙培云表示,发展壮大儿科与扶持包括泌尿外科、神内科在内的优势且较为成熟的科室相比,无异于在一个楼房上加盖楼层和打地基的区别。

  >>没人才

  或面临后继无人困局

  与此同时,部分未开设儿科病房的医院虽然有意招兵买马、扩大儿科队伍,但过程并不顺利。

  作为本市12家既无儿科门诊也无儿科病房的医院之一,普仁医院此时显得有点着急,虽然已启动儿科建设的计划,但却面临无人可招的窘境。副院长曾文军表示,恢复儿科门诊是医院今年的工作重点,已计划先招聘2至3名儿科医生,但因目前儿科医生数量少,人员尚无法落实,“不行的话只能招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3年内我们用不上人,因为毕业生都经过3年在外的住院医师培训”。

  无独有偶,条件相对较好的三级医院也招不到人。去年,复兴医院本来计划建一个36张病床的儿科病房,包括新生儿和普儿,至少需要10个大夫,“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跑了全国好多地方,但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好不容易从郊区县挖到一个人,结果人家医院还不放”,复兴医院儿科主任云鹰一声叹息后说,病房不等人,新建儿科病房的计划只得泡了汤。

  >>缺扶持

  缺医少药是症结

  上午10点,赵女士和儿子悻悻地走出了铁营医院,虽然开了感冒冲剂,但并没有其想要的“猴枣散”——具有活血化瘀、治疗咳嗽功效的中药。

  在业内人士看来,“缺医少药”是此次二级医院“儿科令”近乎流产的原因之一。

  云鹰指出,10年前,全国各地大医院的儿科发展就陷入萎缩状态,幸运的是,现在这个问题已引起卫生部门重视,但医疗机构衡量各科室发展的“经济杠杆”尚未松动。她建议,政府的医疗政策应适当向儿科倾斜,包括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对二、三级综合医院的专项投入等。

  但二级医院的儿科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院长们都说不清。

  本报记者李秋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儿科 门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