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两会前瞻:GDP不再越高越好 惠民生能更给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3日08:15  南方日报
多地调低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CFP供图 多地调低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CFP供图

  今后5年,我们的生活将有哪些变化?

  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看点是将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今后5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好全新棋局。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充满期待。

  事实上,“十二五”路线图已清晰,发展经济及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棋子已开始布局,而控制GDP增速,更重调结构、惠民生,着力百姓幸福等亮点更是让人期待。

  焦点1

  调低GDP增速目标体现更有效益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继续“高歌猛进”。2010年全国17个省份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有28个省份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这当然说明了宏观背景下经济持续向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GDP的背后,很多地方欠缺长远发展考量。”有经济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指出。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人们发现,“越高越好”的GDP增速目标开始逐步“找台阶下”了,各个地方政府更是纷纷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将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

  前不久闭幕的广东省“两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广东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增长8%以上”。上海和浙江也相继宣布“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为8%,而江苏“两会”也传出信息,江苏省“十二五”GDP增速目标确定为年均10%左右,比“十一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此前指出,2011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约为8%。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刚明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这些举措,意味着资源和成果要更多体现到百姓身上,这是更有效益的增长。下一步并不是不发展了,而是在分配问题上,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问题更重视。这是观念的改变和实质改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承受这种变化,这显示了中国实力上升、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广东在‘十二五’期间的生产总值年均目标略高于全国,但低于国内很多省份。”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分析称,“我认为8%的增速已经不算慢了,增速调低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否则,欲速不达,最终将失去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只有把经济增长速度压一压,才能完成‘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任务。固定资产投资要有一定增速,但不能太快,才有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焦点2

  加快调整结构 让新兴产业闪光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一条主线,也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关注。

  我国经济长期高度依赖要素投入(土地、人口、环境、矿产资源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关系到我国未来能否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成长的空间。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将是两会在审议“十二五”纲要草案中重点讨论的内容。《纲要》将对低碳、环保等指标予以细化,而根据这些指标,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在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继续立“军令状”。

  同时,中央各部委在政策研拟上正是“新”字当头。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则提出,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新兴服务消费,拓展新的消费空间。

  而现在全国各地都将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那么,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会否造成严重的泡沫?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新兴产业,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大量资源进入,肯定会催生一批优秀企业,甚至世界级的企业,同时也会淘汰一批。有泡沫是正常的,只要泡沫不太大。没有泡沫,市场如何试错?”

  毛蕴诗建议,广东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时候,有两个问题需要密切关注:一是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广东这样的制造大省来说,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大有作为;二是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技术和创新能力,资金已经不是稀缺资源,政府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焦点3

  幸福成高频词 改善民生是最亮点

  来自广东汕尾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秉记留意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亮点,而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也已经成为共识。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方两会上和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已经成为关键词和高频词。

  例如,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未来5年各项工作的核心。而北京市在将“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的同时,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表示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表示,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关系,必须改变当前“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严重不同步状况,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联手推进收入分配关系合理化。

  毛蕴诗则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做好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广东社会的全面发展。”他特别关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建议要继续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通过资源配置的倾斜,来缩小发展差距。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田志明 钟啸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两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