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迟福林:以富民优先为导向推进十二五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6日12:2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李晓明)2月25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的《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中国:历史转型的“十二五” 》出版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和媒体界人士围绕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发展导向、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十二五”等进行讨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会上提出,以“富民优先”为导向,推进“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

  过去的一年中,迟福林院长在多种场合阐述“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两本书是作者在2010年的讲稿和论文的基础上编写的,反映了他对“十二五”实现我国历史转型的系统思考,也是作者在提出并倡导《第二次转型》和《第二次改革》的基础上,专门讨论“十二五”改革发展问题的力作,书中的诸多观点给人很大启发。

  迟福林在会上阐述了一次转型与二次转型的异同,指出富民优先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导向。他说,过去30年以做大经济总量为重点的增长模式,其发展导向上带有国富优先的突出特征。国富优先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扩大经济总量、反贫困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作用。随着我国由私人产品短缺走向公共产品短缺,发展型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国富优先不仅难以释放发展型消费需求,还会延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生产过剩的矛盾。从变化了的内外发展环境出发,实现发展方式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历史转变,是我国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重点所在。作者强调,民富优先的改革是释放社会总需求的现实选择,是扭转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需求,是形成改革内生动力的启发器,是实现公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国富优先,有助于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避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迟福林指出,这两年的改革的实践表明,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把握二次转型与改革的走向。我的主要观点是,一次转型与二次转型既相联系,又各有特点:一次转型以改变生产关系为重点,做大经济总量;二次转型以改变经济结构为重点,建设消费大国。应当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二次转型与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二次转型与改革的走向何在?这是2010年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这两本书阐述的重点。基本结论是:民富优先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重要特点和基本走向。

  《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一书明确提出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操作建议。第一,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质性突破;第二,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第三,以公益性为重点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第四,推进以财税体制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五,把政府转型作为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重点。作者认为,实现民富优先的目标,需要政府确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超脱自身利益的束缚,强化公共利益的代表地位,保障公共产品,走向公共治理。只有加快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才能形成“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础。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卓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改院监事会主席秦醒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教授常修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占斌等。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毛增余出席会议并讲话。首都新闻界、出版界代表40余人出席出版座谈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