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朱光亚家设灵堂接受吊唁 两弹一星元勋10人健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7日13:18  法制晚报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85岁的于敏上午赶到朱家吊唁 摄/通讯员 秦宪安 记者 郭媛 丹林晖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85岁的于敏上午赶到朱家吊唁 摄/通讯员 秦宪安 记者 郭媛 丹林晖

  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组织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突破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晚记者上午了解到,朱家灵堂已于昨晚布置完毕,今天早上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前往吊唁。

  上午现场

  灵堂布置完毕 开始接受吊唁

  上午10时,法晚记者核实了解到,位于北二环外朱光亚院士家中的灵堂已于昨晚布置完毕,今天早上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前往吊唁。在记者等待采访期间发现,陆续有各种车辆进入大院进行吊唁。

  法晚记者了解到,朱光亚的后事可能由总装负责操办,由其设治丧委员会。

  朱老家中灵堂虽然连夜布置完毕,但是并不能接受所有人的吊唁,需要有人接应或者得到许可方能进入灵堂。

  据了解,朱老常年居住的家中设置的灵堂,今天供其生前的老领导、老部下和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前来悼念。

  上午,北京飘起了雪花,但仍有不少领导、亲朋前来吊唁。

  吊唁活动从上午8时开始,阴沉沉的天空似乎在向朱老致哀。由于不是公开悼念,记者没有获得直接向朱老悼念的机会。

  据参与吊唁的总装备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天悼念的人主要是朱老生前工作过的单位的老领导、老部下以及生前好友。

  据了解,朱老的灵堂设在家中客厅位置,灵堂正中挂着“沉痛悼念朱光亚同志”的横幅,下面摆放着朱老面带微笑的彩色遗像。遗像下方摆放着鲜花绿植,周围环绕着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整个灵堂显得十分简朴、肃穆。

  两弹一星元勋 于敏前来吊唁

  上午8时开始,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领导陆续前来吊唁。

  上午10时许,85岁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专家于敏前来吊唁。

  于老曾和朱老共事多年,《于敏院士文集》就是由朱老作序。

  现场,于老走到朱老遗像前,三次深鞠躬,默立良久。随后,于老向朱老家人表示了慰问,并仔细询问了朱老的病情发展。得知朱老临去时神态十分安详,于老表示很欣慰。在前来吊唁的人中,还看到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身影。

  朱老的老伴许慧君及家人在现场守灵,接受社会各界的慰问。据知情人透露,朱老的追悼会初步定于3月2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文/记者 王贺健 李洪鹏 郭媛丹

  延伸阅读

  23位“两弹一星”元勋 还有10人健在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走了,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又陨落了一颗。细数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还有10人健在。

  23位“两弹一星”元勋情况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此后过世(6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目前仍健在(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整理/实习生王小贝

  他的为人

  低调 捐百万奖金不许张扬

  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全部奖金捐出,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

  100万港币对于任何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存在银行,当时的年利息少说也有10万,况且他的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宽裕。

  于是,有人试探性地建议他说:您实在要捐出的话,是不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比如说50万,这也不少了。朱光亚听后十分平和地说:“工程科技奖助基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友好人士捐助的,如果我们也能捐献出一点,虽然为数不很多,也算是做一点工作和一份贡献。”

  在捐出了100万元港币后,朱光亚又反复叮嘱周围的人,这件事千万不要张扬出去。不宣传不张扬自己是朱光亚的一贯风格,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他不希望因此给其他人造成压力。

  认真 公费购书离任一册不带

  有一段时间,工程院用房较紧张,他不同意为自己的警卫和司机安排休息的房间,所以他们只好各处打“游击”,有时警卫只好站在走廊里值班。

  工程院搬进科技会堂后,中国科协领导人曾提出请朱光亚和几位副院长到小餐厅用餐,又被朱光亚等领导谢绝了,他们一定要坚持和大家在一起吃份饭。

  1998年朱光亚离开中国工程院领导岗位时,他又再三叮嘱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办公室里所有用公费购买的书籍、资料,一册也不许带走,一定要一件一件整理登记后交上去。

  幽默 板门店谈判学会吐烟圈

  沉默寡言的朱光亚,也有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在核武器研究院开会,休会时他抽空点燃一根烟,吐出一连串又圆又大的烟圈。

  身边同事十分好奇,朱光亚幽默地说,能吐出如此“高难度”的烟圈,这要归功于板门店谈判。

  抗美援朝时期,他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担任中方代表团的外文秘书和高级译员。

  由于谈判陷入僵持阶段,双方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中方看着美国人一支接一支吸香烟、一口接一口吐烟圈,于是也相互递烟。朱光亚就在这时学会了抽烟和吐烟圈。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报道整理/记者李洪鹏

  朱光亚生平

  1924年12月出生 湖北武汉人

  1950年4月 参加工作

  1956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6月入伍

  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5年、1988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整理/记者李洪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朱光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