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两个影评人的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12:5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人物简介:

  崔汀,影评人,新浪名博主。80后,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热衷于电影和文学。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各大门 户网站上发表过近百万字的影评文章,写影评务求态度中肯,对电影不一味追捧或者贬低,喜爱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欧洲 电影次之,日韩电影再次之。对于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都很喜爱,希望电影和影评能够成为毕生所从事的职业。

  阿木,影评人。毕业于中文系,先后从事电影杂志、电影网站编辑工作,对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熟悉,目前为自 由职业者。

  给力之语:

  “电影市场也像‘饭局’,不能光吃肉喝酒,也要有凉拌菜的出现。精致的文艺片就像是饭桌上的凉拌菜,能很好地 ‘安抚’市场和观众的胃。”

  --崔汀

  “艺术院线会慢慢在国内成长起来。”

  --崔汀

  “未来五年里,华语电影应该将更多精品之作推向海外。”

  --阿木

  "应该让更多的中等制作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

  --阿木

  崔汀:艺术片能否与商业片共舞?

  

  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是商业大片唱主角。百亿票房中,单是《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非诚勿 扰2》等国产大片就拿走了20多亿,更不要说《阿凡达》、《盗梦空间》、《敢死队》这些海外大片了。未来5年,艺术电 影在中国能不能拓展生存空间引人遐想。

  曲高未必和寡。不是所有观众都想看商业大片,也不是所有电影公司都仅仅致力于投资商业巨片。电影市场也像饭局 ,不能光吃肉喝酒,也要有凉拌菜的出现。精致的文艺片就像是饭桌上的凉拌菜,能很好地“安抚”市场和观众的胃。电影并 不是一种纯娱乐的消费品,通过主创的努力,电影也会成为一种让观众回味无穷的艺术品。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相信也 会有国内影院慢慢走出自己的风格,不会千篇一律为商业大片摇旗呐喊。艺术院线会慢慢在国内成长起来。

  5年之后,中国银幕无疑会突破10000块的大关。届时,一部商业大片票房过10亿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希 望到了那个时候,商业大片和文艺小片都会有各自的生存空间,不再为了局限的市场而互相厮杀,搞得小片无处放映。市场大 了,就能够容纳不同类型的电影,欧美日韩等国家都有风格不同的艺术院线,长年放映本国和海外的艺术电影。法国的MK2 、东京的东京艺术电影院、德国的‘军火库’……这些知名艺术电影院的经营状况都不错。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就在法国艺 术院线长期放映,而且票房不俗。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良方。

  

  阿木:华语电影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近年来,昔日的“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市场日渐没落,台湾电影市场上本土电影份额甚至不足一成,但是华语电影 界并不尽是坏消息。2004年元旦,CEPA正式实施,尔东升等知名香港影人尔冬升纷纷踏上了北上寻求合作的道路。海 峡两岸的电影合作自去年的ECFA实施后也将有更广阔的天地…….在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开发、文化相近的背景下,两岸三 地合作发展华语片的兴盛景象将在未来几年出现。

  

  此外,内地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合作空间也有待拓展。在华语地区相当卖座的《叶问2》,北美票房只有15 万美元,可见华语电影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号召力的不足。未来五年里,华语电影应该将更多精品之作通过电影节、正式上映等 方式推向海外。

  

  相比于2006年,2010年的中国电影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26部,在数量上翻了一番。然而进入影院上映的电 影仅相当于年产量的30%,且内地票房超过5000万元的作品只有约23部。换句话说,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的中等 成本的华语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市场回报率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地位。而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应该是中等成本作品占主体 。放眼整个华语电影市场,要想更加完善和成熟,就不能仅是靠一年到头的十几、二十部大片来支撑,而应该让更多的中等制 作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

  背景链接:"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 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 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 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摘自《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记者:林凌签审:全宇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