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代表委员谈幸福观:满足人们更高层面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16: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67岁的赵仰思也许无法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幸福。但这个生活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谷亭镇高庄村的庄稼人,却在自己朴实的语言中细细品尝着这些年来的幸福:“那一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我种了一辈子地,终于不用再交‘皇粮’了”“以前的土坯房我已经住了40多年。……现在住上了瓦房”“自从有了‘新农合’,咱老百姓也像机关干部一样,看病能报销啦”。

  赵仰思的点滴幸福,折射出亿万中国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

  在过去5年里,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继实施,让“十一五”成为当之无愧的“民生五年”,也彰显着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的决心。

  然而,相对于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景,现实中存在的“看病难”“住房难”“入托难”、高物价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一些人对幸福的感受。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郭子仪认为,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人们树立理性幸福观,正确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民生建设,维护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社会越发展,越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不片面地把幸福与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不超越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盲目攀比。”郭子仪代表说,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幸福感。

  一些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指出这样的现实: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竞争日趋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对的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在摇摆着人们心中称量幸福感的天平。

  全国政协委员李蓉认为,幸福并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提高,更体现在社会能否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的文化需求,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风气,培养公众的道义感,并让每个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幸福不仅源于社会为每个成员提供均等的机会、良好的教育、公正的法律、优越的福利,从而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更来源于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幸福是一个多元函数,多种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对于幸福的感知,除了追求衣食住行的满足和情感方面的满足,人们更需要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

  在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蔡继明看来,人们应当更多地思考能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做些什么,把个人的幸福同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才能增强个体适应力和承受力,才不至于在时代的变迁中为一时利益迷失。

  关于幸福,还有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社会应该让个体知道,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幸福的生活也有不同的选择。

  在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眼中,幸福来源于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进步和融入城市;幸福就在你有一个梦想,一天天地去接近,哪怕很辛苦。

  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坦言,既要当200多个孤儿的“妈妈”,又要唱歌,团里也有很多工作,真的很累。“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这个幸福来源于大家喜欢我的歌,孤儿们需要我的爱。”(采写记者:黄小希、余晓洁、罗沙、华春雨)

(编辑:SN01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