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中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连线新华社驻纽约、伦敦、墨西哥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记者,介绍全球媒体和海外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
主持人:中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焦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还将有什么新的经济追求?中国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增长活力?新的“十二五规划”究竟为未来中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发展蓝图?发展中的中国还将面临哪些经济和社会难题的挑战?
这一连串的问题,中国在思考,全球媒体和海外中国问题专家也在思考。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头脑风暴,它既是中国人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关口进行的一场深刻的、有关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国家和人们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对中国这台经济发动机寄予的期许和提出的警言。
两会前夕,我们为您连线新华社驻美国、英国、墨西哥,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记者,请全球媒体和专家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
我们先来连线北美总分社记者杨蕾。杨蕾你好,请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美国主流媒体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杨蕾: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和地位给予肯定。《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称如果用现在的汇率来看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制造业早已超过了美国。美国之音网络版文章称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已从一个大的被援助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贷款和捐助国之一。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今日美国报》等媒体均报道了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
主持人: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美国主流媒体又关注哪些经济热点?
杨蕾:随着两会的临近,美国媒体关注中国下一步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美联社最新文章指出,即将在两会上正式宣布的十二五规划如果实现,将会把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变成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路透社文章关注中国政府决心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纽约时报》文章称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为清洁能源大国。
总体而言,中国如何实现从依赖出口向扩大内需的转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缩小城乡及地区差异,都是美国媒体将在两会期间紧密关注的话题。
主持人:看来,美国媒体的关注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节能减排仍然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兴趣点,但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就是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的问题。
那我们接下来再连线英国,请驻伦敦记者王亚宏给我们介绍一下英国方面的中国话题,看看同样是西方国家,是否有不同的视角。
王亚宏:不少英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两会召开前向媒体表达了自己关心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他们认为中国力求实现扩大内需与减少对出口依赖,这将是两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因为如果中国寻求继续高速增长的话,那么肯定是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第二,不少人认为中国在发展中会遇到能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相信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中国也会化挑战为机遇。比如中国在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以及清洁煤技术。因此未来中国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恰恰)来自于目前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英国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我们在考虑如何使这样的快速发展可持续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在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现在再来接通墨西哥,请驻墨西哥记者王志斌为我们带来那里的中国话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使我们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动机,那同样有经济发动机之称的拉美,又是如何看待中国速度呢?
王志斌:“中国GDP增长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此,当地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墨西哥经济学人报》援引专家的话称,中国GDP的主要增长点在于投资和出口。而且中国在以它们为基础上成功超越日本之后,还将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并预计将于202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主持人:看来很多媒体已迫不及待地要看待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我想说的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已不再是速度第一,我们会更注重发展速度背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包括能耗比能否下降,生态能否维持,人民能否共享发展成果等。
我们现在已经接通新华社亚太总分社,请前方记者刘惠迪跟我们见面。惠迪你好,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香港媒体观察中国经济的角度。
刘惠迪:两会召开在即,有关中国经济的话题,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标题是《兔年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指出,虎年的中国经济乘风破浪,成功避免了二次探底,同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挑战方面,文章写得非常清楚。新的一年里,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道路、任务和责任都非常清晰,那就是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抑制通胀、控制物价,让更多的国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好处。
在2011年,不仅中国内地面临通胀高企的问题,香港地区也不例外。香港《经济日报》引用研究数据指出,香港今年上半年的通胀形势可能不会回落。
主持人:中国经济站在新的起点上,必然要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通胀隐患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能否稳定物价,战胜通胀,给经济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是当前中国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难点所在。
好,离开香港,我们再去看看台湾。近年来,大陆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台湾经济和就业形成了强大支撑。ECFA签订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从这个层面而言,台湾对于大陆的经济规划一定很感兴趣。我们来连线驻台北记者张强,介绍一下岛内媒体对两会的关注情况。
张强:由于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就是ECFA生效以后的第一次两会,因此,岛内媒体也对本次两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台湾主流平面媒体《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以及《旺报》等都发表文章对两会做出了分析和预判。其中,《工商时报》在两会前发表社论,认为今年的两会应比以往更深入地论述两岸经贸,最好能呈现一套有系统且具备“可操作性”的两岸经贸合作发展规划,使两岸经贸合作关系因此而得以“上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社论的具体内容?
张强:社论说,一年来,两岸ECFA已顺利签署,双方产业合作也已有了起头,但整体的经贸合作框架仍在塑型之中,台湾媒体期盼今年的两会,能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两岸经贸合作,提出更完整具体的方案。若能达到预期效果,则他们认为本次两会,将为今年乃至今后5年两岸经贸合作的大步发展“踢出临门一脚”。由此可见,台湾媒体对于本次两会的成果也是寄予厚望。此外,台湾的各大网站在两会前也都纷纷转载了大陆网友最关心的两会十大议题,尤其对物价、民生等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主持人:两岸一家亲,经济一盘棋。希望这种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联系,给两岸带来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也给两岸挖掘更多的增长潜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显然,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借着两会即将召开的契机,中国话题再次成为全球热点。我们已经听出来,关注背后,更多是提醒,提醒我们要注意防范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隐患。中国经济,很需要这些理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