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记者随同撤侨亲历:撤离人员称没想到坐豪华邮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08:06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组三人2月24日19时随“希腊精神”号邮轮从希腊港口城市帕特雷启程,赴利比亚港口城市班加西,开始60小时航程……

  艰难·回家

  这是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租用的“希腊精神”号第二次班加西之行。先前,与“奥林匹克冠军”号邮轮一道,“希腊精神”号完成接运首批4200多名受困利比亚中国公民的任务。

  航行近18个小时,25日中午12时40分,“希腊精神”号驶入班加西港。港口异常冷清。放眼看去,周围几乎没有船只,一派萧条;稍远处,集装箱码头上,大吊车安安静静。

  港内,除几名工作人员,数千名中国同胞排着长队,从码头延伸至远方。一些人穿着大衣,提着行李和口袋,显现疲惫和焦虑。

  舱门打开,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四公路工程局领队徐志强第一个进入船舱。“终于见到亲人了,”徐志强激动地与随船抵港的中国驻希腊使馆领事部主任陈夏兴握手。

  徐志强介绍,中交四工局2100多名员工被困距港口70公里的工地数周,期间通信中断,处境日渐恶化,危难中得知祖国派船接人。

  25日清早,公司安排工地全体职工乘坐大客车、卡车、自卸车等所有能够动用的交通工具,涉险奔赴班加西。一些车辆在码头附近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拦截。为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公司决定交出部分交通工具,才使所有人员安全抵港。

  登船过程平稳迅速。中交四工局员工仅用3个小时,完成通关登记,登上“希腊精神”号。

  血丝·沙哑

  “希腊精神”号原定当晚离开班加西港。风浪太大,邮轮不得不停港待发。

  26日14时,“希腊精神号”启航,驶离利比亚海岸。

  邮轮上协调、指挥撤离行动的中国人仅两人,除了中国驻希腊使馆领事部主任陈夏兴,还有中海集团希腊代理公司的张辰珏。他俩先前已经完成一次赴班加西港接运中国公民的任务。

  陈夏兴,资深外交官,今年6月满60岁,不久将结束任期,回国退休。

  张辰珏,在希腊工作6年半,原定3月离任回国。

  接到赴班加西港撤离人员任务后,中国驻希腊使馆火速联系希腊政府部门,3个小时内得到答复,快速租妥3艘希腊邮轮。

  陈夏兴在1997年阿尔巴尼亚骚乱时参与撤离行动,这次再度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与张辰珏一起驱车赶赴距离希腊首都雅典近300公里的帕特雷,在那里登上“希腊精神”号。

  2月22日登船以后,陈夏兴和张辰珏几乎每天只吃一顿饭,睡3至5个小时。

  短时间内安排数千人安全有序登上邮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们中不少人护照不在身边。

  陈夏兴和张辰珏的任务包括检查所有登船人的身份,确保他们安全登船,维护航行期间乘客秩序,协调希腊船员,向中国驻希腊使馆通报情况,接听来自各方的问询电话等。

  许多中国员工第一次乘坐邮轮,对船上设施不了解。从安排房间,到安排就餐,对陈夏兴和张辰珏而言,事无巨细。

  记者见到二人时,他们嗓子沙哑,眼睛布满血丝。

  2月24日完成第一次接人任务后,张辰珏给在国内的爱人打电话报平安,报告已有2000多名同胞在他的协助下平安撤出利比亚。爱人告诉他:“我的老公,在我心里你已然成了‘伟人’。”

  颠簸·全速

  见到“希腊精神”号的第一眼,让人想起“海上城市”这一表述。

  这个庞然大物排水量3.27万吨,船舱11层,可搭载1100辆汽车和大约2000名乘客。虽然与平日一样航行在地中海,但这一次不再是游弋般观光,而是赴命式行动。

  数千同胞的安全面临威胁,刻不容缓。“希腊精神”号24日下午1时30分抵达克里特岛,仅用不足6个小时完成首批撤离同胞下船和物资补充,当晚载着陈夏兴和张辰珏以及三名记者,夜幕下再次出海。

  驶离希腊海域,气候突变,第二天风高浪急。尽管如此,“希腊精神”号船长雅尼还是决定全速航行,以每小时32海里高速劈波斩浪,赶赴班加西。

  雅尼告诉记者,班加西局势不稳,港口运行不正常,当地引航员不像往常那样正常上班,再加气候候状况不好,风浪大,邮轮必须尽早抵达班加西港,等候最佳出港时间。中国同胞在班加西多滞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希腊精神”号装载量大,下层货舱没有装载、重心升高情况下,船体高速行驶时晃动剧烈。船舱内,一些物品甩落到地上,包括记者放在桌上的电脑和相机。船舱过道里的花盆在晃动中破裂,碎片散落一地。

  驾驶舱里,传真机、打印机等设备摔在地上,让平日见惯风浪的船员一阵手忙脚乱;航海仪器显示倾斜最大时达8米。向一侧船舷望去,要么是海水,要么是天空。

  慰藉·踏实

  登上希腊邮轮后,撤离人员心情渐渐放松。一些人开始参观邮轮,一些人拿出相机互相拍照,一些人打开便携式电脑看起中国电视剧;疲倦和担忧渐渐消失,笑容出现……

  入夜,一些人分配到了客房,一些人在沙发座椅上休息,也有人在大厅内的地毯上安睡。

  老李来自四川,没想到能如此顺利踏上回家路。他告诉记者,最想说的两个词是“激动”和“感谢”。如果没有祖国强大,政府关怀,一切不可能发生。

  翻译韩爽说,许多人先前没想到能坐上豪华邮轮,所以穿着棉大衣还带着方便面,担心会在甲板上露天过夜。客房、意大利肉酱面、蔬菜沙拉……一切都出乎意料。

  从江苏到利比亚务工的周爱民说,早晨离开驻地时忐忑不安。登上这么好的邮轮,享用热腾腾的饭菜,心里踏实。

  甲板上,餐厅里,客房内,最频繁听见的一句话是:感谢祖国。(梁业倩 刘洋)

(编辑:SN020)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