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启正:中国加强公共外交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06:00  南方都市报
前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后,众多记者继续追问赵启正。 南都特派北京记者 张志韬 摄   前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后,众多记者继续追问赵启正。 南都特派北京记者 张志韬 摄

  人物:赵启正

  身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一个能与别人沟通的话语体系。通过这个话语体系来说明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回答人们对中国的问题。”

  昨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公共外交”一词5次出现。提到公共外交,令人不由自主想起一个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他被誉为中国公共外交第一人,作为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3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还就“公共外交”予以论述。“公共外交”为何在近年来被日益重视?全国政协又为何要积极推动公共外交?是主动还是外界环境所趋?昨日,南都记者专访了赵启正,一一解答上述疑问。

  政协以组织建设促进“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层面的公共外交组织建设在探讨中,这将是推动人民政协公共外交事业的重大举措。”

  南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10年的政协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公共外交”,昨日报告中,又5次提到“公共外交”。您怎么看公共外交在中国外交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能否透露下今年全国政协在推动公共外交方面具有哪些计划?

  赵启正:全国政协贾主席在昨天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又多次谈到了“公共外交”。依我看来,公共外交(又称公众外交)与政府外交共同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对中国而言,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向外国公众表达我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以及解释外国对我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因此,公共外交是我国整体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相比于政府外交,我国的公共外交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潜力更大、空间更广。

  全国政协贾主席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各专门委员会将根据全国政协贾主席的指示精神,与相关国家机构进行交流,加强同外国议会、重要智库、主要媒体、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工作,使人民政协公共外交成为我国整体外交中的重要力量。

  其中,组织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海市政协已牵头成立“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据悉广东省政协也开始筹备,全国政协层面的公共外交组织建设也在探讨中。这将是推动人民政协公共外交事业的重大举措。

  不是从被动到主动而是从解释到说明“这个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都: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公共外交”,您本人也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之一,从2009年商务部应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推出“中国制造”形象片,到此次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主动推出中国形象片,中国的公共外交是否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如果有,您怎么看这个转变?

  赵启正:我国推动公共外交,与其说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从解释到说明”的过程。这个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释有被动的意味,在别人的话语体系中应对别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恶意攻击。而说明,不仅是主动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一个能与别人交流沟通的话语体系。通过这个话语体系来说明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回答人们对中国的问题。

  通过“公共外交”增强国际话语权“正确认识中国,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

  南都:此前,我国的外交工作中惯常使用的是“民间外交”一词,而“公共外交”一词,是在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其重要性。而这一术语,也于2010年首次进入政协工作报告。您认为,我国在近年将公共外交一词引入到外交领域中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赵启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强大,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随时会成为世界的舆论主题,中国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第二,公共外交能促使西方摒弃冷战思维。

  第三,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舆论。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媒体来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更不能寄希望于他们主动填补早已存在的舆论 鸿 沟 。能否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包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外政策等等介绍出去,首先取决于中国人自己的国际沟通能力。中国的公共外交正是增强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毫无疑问地支持了政府外交。

  第四,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可以说,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关他们的重大利益,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

  因此,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是对世界的影响来讲,中国加强公共外交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选择了。

  (本专题由南方都市报与察哈尔学会合作)

  统筹:南都记者 彭美

  采写:南都记者 葛倩 发自北京

(编辑:SN021)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公共外交 话语体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