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蔡继明称北京人口设限不是好办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14:10  燕赵都市报

  “北京人口设限是个笨办法”

  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

  本报特派记者 王小波 文/图

  在北京市两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今后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将实行户籍指标调控人口规模。同时,要改变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布局。

  从限制外地人购房到买车摇号,再到正在进行的人口调控,大城市病和房地产调控等纠结在一起,让人们一时难以分辨哪味药是针对哪种症状。北京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国内许多城市在滚雪球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调控措施?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我是唐山人,很高兴见到家乡的媒体。”蔡继明委员3月3日这一天已经接受了7家媒体记者的采访,脸上略显疲惫,但还是以他惯有的学者风度侃侃而谈。

  1

  北京还有容纳空间

  记者:从北京市两会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和正在进行的清理出租地下人防工程等事件来看,人口膨胀似乎对北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您如何看待北京正在实施的人口调控?

  蔡继明:就我个人来看,中国的城市化本来就应该走大城市化的道路。一般人口在200万到1000万人,我们称之为“超特大城市”。目前北京、上海等都已经成为超特大城市。但在国际上和纽约、东京等相比,还是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的城市化将来不可避免地要走国际城市化的道路,要以大都市群作为依托,像日本、美国都形成了三大都市群,GDP占到60%-70%,人口也大量集中在大都市群。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这样的都市群应该更多一些,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应该多建一些。10个以上1000万人口城市,才有1亿多人口,将来城市化水平达到70%-80%的话,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北京来说,一刀切的做法,不是在控制人口,像限制外来人口买房,限制外来人口购车,限制外来车辆进入北京,我觉得都是管理上无能的表现。

  记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蔡继明:人们应该有选择自由迁徙、居住地点的自由。这种自由,不该人为地控制,人为地歧视。如果他在城市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职业,他的收入也可观,他能够支付得起城市的生活费用,能买得起房。没必要用住房的方式来限制外来人口,这样会把一些大学生、研究生、科技人员都给排除在外了。这样,城市会慢慢缺乏活力。应该让其自由流动,把选择权交给他。

  记者:北京现在还在实行买车摇号,有些专家说,中国部分城市因堵每天损失10亿元,这种治堵方式是否有效果?

  蔡继明:这和限制人口、限制外地人买房是一样的。他工作需要,支付得起,他愿意多出价,他把车买下来,你一刀切,不需要车的也可以去挂号,需要车的不一定能摇上号。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不是一个城市的首都,全国人民都支援首都的建设,你应该更多地管理好城市,面向全国提供优质服务,包括社会治安、交通便利,而不能反过来限制外来人口和车辆,你又不是一个省会和县城,这样的方式我不太赞成。

  2

  设限实际上是保护既得利益

  记者:目前,北京和许多大城市在限制人口方面,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啊,在城市门槛上都设立了一些限制,比如,要求学历如何、纳税多少,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呢?

  蔡继明:城市和自然界一样,是个有机体,有高等动物,有原生动物,食肉、食草、寄生的。如果一个城市都是高素质的人才,那个城市是没有希望的,人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会很不方便。垃圾谁来清理?牛奶谁来送?城市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需要人来做,很多岗位不需要很高的素质。

  我们有些地方经常讲市容,一讲就要搞成大上海那样,浦东那样,穷人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普通人往哪儿一坐警察就来了,这样的城市不是以人为本的。从世界范围看,成熟的城市有高楼大厦,有名胜古迹,有平民区、菜市场,这没有什么难堪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穷人离不开富人,富人离不开穷人。各种人应该是共生、共同发展,一个城市人为地去限制人口结构也不行。

  记者: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是合理的呢?

  蔡继明:最好的是提供制度保障,制度面前大家平等。当年,北方的人才都往南方跑,跑到深圳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都跑去,穿个黄马褂,那本身也是人才浪费。关键是定制度,让大家公平合理地竞争,让人们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城市三产协调发展。有人说要用高房价赶走穷人,都赶跑了,富人还活得了吗?很多成熟的城市,建小区、建富人区的同时也要建小间的简易房,让穷人能住进去。

  记者:这样会出现一个悖论,让许多城市不敢放开手脚。比如,北京,这里有最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城市管理者担心,如果放开,大家都拥到北京来,拥向大城市,城市是否会不堪重负?

  蔡继明:那要看好的原因。你好是因为本地居民创造的财富多,反馈给民众的多,那外来人是享受不到的,如果说,清华北大在你这儿,你的学生考试分数就低,那不公平。这些学校不是你北京市养的,凭什么当地人上就容易?就应当竞争。你可以纳税多少,享受当地福利,比如,我看到有的国家里,你愿意住那个区,它的学校好,但你在那儿纳税高、房价高。所以,不必担心外来人口,他们能带来竞争,促使城市原住民奋发,否则,城市人不就变成了大老爷?不能人为地画一个圈,让某地变成天堂。

  记者:那您的意思,限制外来人口的一些措施是在保护既得利益?

  蔡继明:当然了。它这样做会起一个表率,其他城市都会跟着这样做。都这样搞,我们的城市化就受影响了。我觉得,这是一些逆城市化、反城市化的举措,不应该鼓励。

  3

  城市发展不应人为设限

  记者:一些大城市限制人口还有一些理由,比如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啊,是否该限呢?

  蔡继明:要按经济的规律来办事。环境承载不了,你提高水价啊,优化产业结构啊。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呢,一边喊着北京缺水,严重缺水,水价又这么低,居民没有节水的意识,饮用水浇花、冲马桶,你花这么大代价千里迢迢把水调过来,那你怎么限制人口?

  古人择水而居。北山愚公非要挖山不止,按现在的观点来看,北山愚公愚不愚?为什么不搬家呢?人口应让它自然选择,如果城市的功能齐全,周边发展卫星城,城市大到一定规模,人口自然就疏散了。城市大到一定规模,才能创造一定财富,才有积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我们都过分夸大了人的能力,觉得政府是万能的,想要哪个城市多大就多大,北京一再说控制人口,暴露出它控制不了。你将来,不用管它,可能人口减少了。过去搞小城镇建设也是一窝蜂,一下子说要上6万个,后来没再管它,现在变成3万了,现在又在喊小城镇建设,建得起来吗?城市要放开人为设置障碍,人员自然流动起来。过去,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就是因为逆城市化。

  记者:城市人口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什么问题?

  蔡继明:从法律上来讲是没有赋予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利。这些年,人口在流动,对过去严格的户籍管理有冲破,现在应该往前走,不应倒退,要用改革的方法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去解决人口问题。要善于引导。

  为什么都集中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肯定你有特殊的利益,你要不管得这么多,就不会有人“跑部进京”。为什么都来买房,来建办事处,是因为集中的权力太多。为什么美国人不都跑到华盛顿去呢?还有,你北京定位,到底要定位成什么?政治、文化、教育、旅游,你各个中心都占了,还要搞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你的人口能少得了?做法和政策不要互相矛盾。

  记者:有些专家认为,大城市应当有合理的规模,不是吗?

  蔡继明:规模有不同的角度,比如,人口达到多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才能发展,才能建污水处理厂,提供疗养院、有线电视,办音乐会、博物馆,从这个角度讲,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城市功能的发挥。如给排水,为什么很多县城没有污水厂下水道?人口太少,建成了也无法运转,运行成本太高。达到一定规模后,有规模收益变动的情况,处在经济效益递增阶段,人口增一倍,经济效益会增两倍,还能节省空间。比如,一个大购物广场为几十万人服务。再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出现饱和状态。从经济上讲,可有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了,污染、交通堵塞、治安等都有影响,人口会向周边疏散。可以发展城铁等改善交通,人们在城市上班,在郊外居住。但这些都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不是人为控制的。城市发展要有规划,泛泛地谈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有没有规划?是否有发展小城镇的条件?该有的地方就应积极推动。

  4

  外地人限买北京房是个笨办法

  记者:前不久,北京出台有关政策,外地人在京购房,需要有一定年限的纳税证明,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蔡继明:虽然我身在北京,但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这是一种很笨的管理办法。你限制外地人购房就能控制房价?控制不了。不能一刀切,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人炒房投机,就排斥外地人。本地人炒房怎么办?投机怎么办?本地人都治不了,怎么治外地人?你要有手段,把本地人区分开,谁是首套房,谁是自住的,谁是投机的?何必要限制外地人呢?外地人能在北京买房有什么不好?正常的房地产需求,是我们应该鼓励的。买房也是投资啊。要能筛选出炒房的人,不是像这么一刀切。

  这样抑制不了正常需求,会有人走后门。有的知识分子在北京创业多年,凭什么不让人家买房?大学毕业生北漂的很多,没北京户口,就不让人买房了?只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报道说,有的机构就设法为这部分人提供虚假证明。

  记者:这个政策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是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政策?

  蔡继明: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政策。北京人多,交通堵塞,不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是管理的原因。

  记者:中国的大城市,城市病似乎已经到了集中高发期,如何医治?

  蔡继明:很多城市的城市病和管理水平跟政策有关,包括城市的规划。很多国际性大都市,卫生、交通问题并没有我们这样严重,当然和它的市民道德水准也有关。我们要借鉴它们的先进管理和规划经验,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改善公共交通,政府也要引导居民向小城镇转移,而不是强制。

  ■人物简介

  蔡继明,1956年1月29日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经济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2006年,该课题组向民进中央提交方案,建议变黄金周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增加部分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全面推行带薪休假,该方案后由全国假日办转呈国家发改委。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假日调整征求意见稿,其中采纳了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方案的大部分内容。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正式取消。

  ■精彩原声

  ◎中国的城市化将来不可避免地要走国际城市化的道路,要以大都市群作为依托,像日本、美国都形成了三大都市群,GDP占到60%-70%,人口也大量集中在大都市群。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这样的都市群应该更多一些,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应该多建一些。

  ◎最好的是提供制度保障,制度面前大家平等。当年,北方的人才都往南方跑,跑到深圳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都跑去,穿个黄马褂,那本身也是人才浪费。关键是定制度,让大家公平合理地竞争,让人们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城市三产协调发展。

  ◎城市人口的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是没有赋予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利。这些年,人口在流动,对过去严格的户籍管理有冲破,现在应该往前走,不应倒退,要用改革的方法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去解决人口问题。要善于引导。

  ◎限制外地人在京购房,这是一种很笨的管理办法。你限制外地人购房就能控制房价?控制不了。不能一刀切,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人炒房投机,就排斥外地人。

(编辑:SN005)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两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