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将国有大部分收益纳入公共财政用于普惠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15:37  新民晚报

  特派记者 潘高峰 叶薇 江跃中

  全国两会一大热议话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如何突破?令代表委员高度关注。两会伊始,多份提案聚焦“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从多个角度出谋划策。

  改革应向垄断开刀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一些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取得了大量利润,这些利润应该最大限度让人民去共享。

  这一观点与驻沪全国政协委员郑祖康不谋而合。昨天郑祖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比例将之用于民生保障,更能体现国企为全体国民共享的国有性质。

  据了解,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本收益不收取或收取比例极低,大多留存在企业。去年末财政部发文宣布,2011年起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将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类型由三类调整为四类:第一类收取税后利润的15%;第二类收取税后利润的10%;第三类收取税后利润的5%;第四类免收。

  郑祖康认为这可以说是进步,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有很多国企包括金融企业尚不在收取利润之列;另一方面,目前收取比例太低,应大幅提高。现阶段应收比例为30%~40%,未来五年至“十二五”期末应收目标可提至50%以上。

  “国企不上缴或少上缴资产收益,如何体现国企的‘全民所有’性质?”郑祖康说,全体国民无法从国有资产中获益,利益集中到国企内部的有关阶层,客观上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国企“全民所有”,理应更公平地对国有资产收益进行分配,将国有资本的大部分收益收上来,把“红利”纳入公共财政,用于普惠民生。

  此外,郑祖康认为,大量国有资本的收益留在企业,客观上易造成国有企业腐败高发、炒地现象频出,高管天价年薪、员工高福利、产品高成本、高价格、奢侈公务消费等弊端的形成与发展。

  “将国有企业大部分利润收取上来,也有助于改变目前我国税费水平过高的局面,减轻全社会特别是中低层老百姓的税收负担,解决养老金不足等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公共服务薄弱的环节。”

  民富当与国富同步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披露了一组数据: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正从上世纪末的70%降至目前的50%多;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从1995年的51%下滑到目前的30%多。

  “居民的收入增长与国家财富的增长不同步。”迟福林提案建议,把民富优先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政策目标,在迟福林看来,“十二五”期间应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撬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战略支点,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王钦敏建议更加具体:“十二五”期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45%提高到55%,把居民消费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同时,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编辑:SN028)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