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红珍代表: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设备人员双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17:11  人民网

  全国人大代表毕红珍是甘肃省平凉市白庙乡白庙村的一位农民。作为一名“80后”的回族农民代表,毕红珍年轻漂亮口才好,不仅进行实地调研,而且在网上开微博征集意见和建议带上全国两会。毕红珍说,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基层群众的普遍反映,她看到了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现在偏远农村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差,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正常就医。”毕红珍回忆说,2010年8月,她去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神峪回族乡的卫生院调研,看到的场景令人心酸:3台简陋的医疗仪器拥挤地摆放在一间狭小的医护室,3名医护人员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由于当时下着雨,屋顶漏水,地上还摆着接水的脸盆……

  毕红珍说,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等也有待提高。毕红珍以华亭县神峪回族乡的乡镇卫生院为例,神峪回族乡11个村、1.1万多人,但是只有19个医护人员,其中拥有医师证和护士证的只有9人。有的卫生院里有了好的医疗设备,却因为没有会操作设备的人员而闲置了,就像有了好马配不起好鞍。

  毕红珍说,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偏远农村,乡镇卫生院不只是服务性质,更多的要承担起医疗救治的功能,因此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医护人员。但是,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待遇低,导致很难吸引专业的医护人员留下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此,毕红珍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和改造农村医疗设施,以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毕红珍提了一个特别实在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资助每个乡镇卫生院一辆医护用车,哪怕是一辆摩托车也好!”她说,她们那儿的农民大多数住得很分散,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上门看病一般至少要走30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而且都是弯曲险峻的羊肠小道,如果骑摩托车,非得车技很好才敢走。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毕红珍十分感慨。

  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鼓励和号召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并加强对县乡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医护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平。毕红珍说,“只有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两手同时抓,基层医疗机构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基层 医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