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正全力减少经济增长负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00: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章苒 王建华 张云龙)中国决策者正在全力试图打破一个已经屡屡应验的“国际铁律”,即经济增长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本身带有摧毁性的一面和不平衡的倾向。

  定于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纲要(草案)。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将进行重点讨论。

  “十二五”规划将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出蓝图,“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分别被确定为主题和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将获得空前的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通过对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现代经济增长史的研究,证明存在着“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负效应”包括,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劳资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累积,并危害经济增长的长期潜力和社会的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表示,中国决策者显然注意到了“经济增长负效应”的问题,并正在全力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久稳定。

  “‘十二五’规划将做出系统的针对性部署。”他说,“相信其中会有很多非同以往的政策措施。”

  自2003年“科学发展观”被中共正式提出后,GDP的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44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中国正处在重要转型期。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底透露,“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下调至7%。这个数字是最近20年来的最低值,更是中国不再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率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号。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高增长实际是抑制转变增长方式的,未来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结构调整的速度能不能跑赢GDP的增长速度,所以必须做好牺牲一部分GDP的准备。

  自2010年起,中国的各个经济领跑省份如广东、浙江和江苏都调低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承诺,该省的GDP增长要“告别两位数”。与此同时,每年政府要拿出新增财政收入的六成用于农村公路、海岛脱贫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认为,经济质量的提升势必需要以牺牲规模为代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是没有意识到过于追求“高增长”的弊端,关键在于如何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总体效益弥补GDP减速所付出的代价。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各级政府已经下决心要从生产性投入为主,转移到社会性投入为主,这也是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所迫。

  “市场的功能是优胜劣汰,而政府则要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不公平和不平衡。”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