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中央加大水利投入地方政府要跟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04:55  南方都市报

  人物:陈锡文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太多,不像工业产品,能够控制得很严格。这里面有人为因素,有气候问题,有国际因素,还有疫病,所以消费者要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更宽容一些。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现在是用中央补贴办法,农民每浇一亩地补贴十块钱,而且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非常明确地提出,如果旱情不解,中央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国家主要是从增加农民收益、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市场粮价这些角度来考虑问题。

  陈锡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他参与起草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部分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的中央文件,包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农村问题专家。

  昨天,他刚从分组讨论会场中走出来,就被众多媒体记者围住接受集体采访。陈锡文说,中央今后十年准备用应对金融危机的资金力度(4万亿)来支持水利发展,使其有一个质的变化。而老百姓对于粮价的态度也应该更宽容些,因为农产品是与自然“交织最紧密”的产品。

  南都特派记者 吴渤 发自北京

  水利投入中央的钱不可能用到毛细血管里

  记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的第八个指导“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你怎么看待这一文件的落实?

  陈锡文:你去看一下文件里面有一句话,“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也就是今后十年年均达到4000万,今后十年总共就是4万亿。4万亿是前年中央说要解决金融危机的投入。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央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一定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让我们的水利有一个明显的质的变化。

  怎么样去落实这个文件,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中央肯定会率先垂范,加大水利的投入,但是各级地方政府都要跟上。否则中小水利的资金就无法保证,中央的钱不可能用到毛细血管里去,下面就要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了。另外,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这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土地出让金的纯收益中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还要进行金融融资,我们过去农业的信贷很少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这一方面要创新,国家也要有相应政策引导支持,要让农业政策性资金更多地用在水利建设上来。其次,还要动用社会各方的力量,有的水利项目是可以盈利的。最后,还要动员农民,我们讲减轻农民负担是要坚持的,但是要改善农民自己的生产生活,这个投资你不能说是负担。比方说你买了一套房子,你自己掏钱去装修,装修好坏都要你自己出钱。

  总之,中央要率先垂范,地方政府不仅要引导,还要有相应的监督。投入不能只去搞大广场的喷泉,要看你怎么用到农田水利上面。

  记者:你刚才提到要在土地出让金的纯收益中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陈锡文: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要确保落实,你(地方政府)必须给我拿出来。中央对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差不多有一半有指定用途,有15%用于农业,后来国家拿10%用于保障性住房,后来中央又提了10%要用于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现在又提了10%用于水利,所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有45%有中央指定的用途。

  问题是,地方政府在水利上做没做?即使做到了,在应用上仍然有很大的问题。按保守估计,正常年份,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拿个6000亿元是不成问题的,拿10%就是600亿,但这600亿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绝大部分都在发达地区,它(土地)卖得贵啊。超过千亿元土地出让金的,就是北京、上海、杭州这三大城市。但是这些地方,第一,地域很小,第二,它的水利设施在全国是最完善的。更多的中西部地区,土地出让金少,而这个(水利建设)的需求又很大,这里头要有个统筹考虑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包括我们很多政协委员都在提,能不能拿出其中一部分由中央来统筹。这需要党和政府进一步去研究。所以我想大概解决水利问题最重大的有三件事,第一怎么能保证用上水,那就是供水设施建设和防污染;第二有了水怎么能够用得好,那就是要推广新的技术;第三就是做得到这两条一定要有资金,资金怎么落实。

  文件发了,中央也定了今年要专门开一个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这也是史无前例的。通过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把这些重要事情完善,给它落实好。

  记者:这个会议大概在什么时间开?

  陈锡文:还在筹备之中,还不确定。但是应该是在汛期之前,谈水利工作,汛期都过了,好像效率就损失一半。我想正常的话,应该是在六七月份汛期之前开,但是现在这个时间还没确定。

  水费改革节水灌溉设施要纳入农基补贴

  记者:水利问题其实和粮食问题联系很紧密,关系民生,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粮价会有什么影响?

  陈锡文:水是农业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从今年情况来看,国家对农业用水的收费是非常低的,收的都是维持设施的基本费用,水资源费在农业上基本没收,目的是稳定农产品价格。

  (加快水利建设)设施增加上去,按理说农产品价格是要提高。还有一个就是节水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像目前各种用水中,农业用水大概接近65%,不到2/3。农业用水节约一个百分点,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就可以增加两个百分点。这次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水费改革,实际上对农业上的水费改革主要是要引导节约用水,现在我们也有条件有能力用技术设备节水,而且现在很明确的是,节水的灌溉设施要纳入农基补贴。过去农基补贴是拖拉机呀、收割机啊,现在已明确提出要把能够节水的农业基础设施纳入进去。

  记者:很多人担心兴修水利会让农产品成本上涨,你的看法呢?

  陈锡文:国家从这个角度(不让农产品成本上涨)去考虑。你比如说这次的旱情,农民当然要考虑,麦地旱了,我浇还是不浇。这一亩麦子如果打800斤,你现在市场价格就是一块多钱,那我毛收入就一千二三百块钱,那我自己的纯收入大概就是三四百块钱,那我浇不浇呢?如果我一遍水浇下去四五十块钱,那我收不收得回来呢?

  现在是用中央补贴办法,农民每浇一亩地补贴十块钱,而且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非常明确地提出,如果旱情不解,中央继续加大力度,就把农民的成本转移掉了,由公共财政负担。国家主要是从增加农民收益、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市场粮价这些角度来考虑问题。

  农产品价格“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要宽容”

  记者:去年的农产品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这样不正常的现象,你认为这种现象今年还会继续出现吗?

  陈锡文:坦率地说,媒体对这个问题,也要客观一点。这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一下子涨了十倍、几十倍,看了非常吓人,就会使人们(对农产品市场)的预期非常不好。

  这里面两个原因,首先是它的生产和市场联系的规律发生变化了。比如说大蒜,我们北方人都吃大蒜,过去就是地里挖出来就上市,所以北京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吃新蒜,新蒜不辣,大家都爱吃。但是最近这两年基本吃不到了,因为集贸市场上看不到新的大蒜。这是因为(中间商)在产区建冷库,新蒜一上市(中间商)就不发货,进库之后他就开始把握市场价格,憋到什么时候才出手,控制每个阶段出量不让市场价格跌。发生这样的变化,我认为我们的价格监管部门对它的影响的估计是不够的。而且这个变化又来得非常快,连农民都没有估计到。

  (这)等于造了个蓄水池,生产流通之间的关系就在这里调节,这个调节又掌握在中间商手里。现在我们意识到了,不是说不让他(中间商)去调,我们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比如引导农民自己建库啊,农贸市场自己建库啊,有些农产品就是这样的,我觉得(这种价格不正常现象)是可以缓解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一两年新出现的问题,就是产品正在被金融化。过去人有钱都投到了房市、股市,现在就都往这里(农产品市场)来投,就引起了农产品金融化的迹象。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它,能把握它的规律,能加强监管,这些都是可以慢慢熨平的,不至于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但是,农产品和自然是联系紧密的,所以你让它完全没有波动也没有可能。一场暴雨,菜价不涨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事儿呢,少则三五天,长则一个礼拜,它肯定过去。突发性的气候性因素影响下,鲜活农产品价格完全不受影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问题是大宗的、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产品能不能让它保持大体稳定。我觉得我们是可以让这个市场慢慢趋于平稳的。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国际市场。过去我们通过国际市场调剂(农产品价格)不大,但是现在有些品种我们在国际上进口的数量不得了。比如说大豆,去年我们进口了5480万吨,自己产才一千五六百万吨,四分之三靠进口,那价格肯定要受国际市场影响。于是下游的产品,植物油价格和豆品价格、饲料价格都要受控制。饲料价格一受控制,肉禽奶的价格很难治住。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太多,不像工业产品,能够控制得很严格。这里面有人为因素,有气候问题,有国际因素,还有疫病,所以消费者要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更宽容一些。

(编辑:SN021)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水利 投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