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房价低是重庆最大投资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11:05  南方日报

  昨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驻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在2个半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黄奇帆回答了近20家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从试点开征房产税、建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到“唱红打黑”、推出“红色频道”,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关注

  唱红歌制约文化多元化?

  黄奇帆《马赛曲》就是法国的红歌

  有记者提出,重庆一直在开展“唱红歌”活动、开设“红色频道”,这样弘扬红色主流文化,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文化多元化发展?

  黄奇帆坦然答道,任何一个非常有特征的时期,都会有流芳百世的文化作品留下来。“像法国的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候出来的,全世界不也都在唱吗?这是不是红歌?当然是,是法国的红歌。”

  黄奇帆说,红歌为什么能传唱几十年?各个时代的红歌,已经不止一些革命者接受,老百姓接受,整个时代也接受。这跟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的优秀传承。“我们现代人需要看欧洲的伟大作家写的作品,也要看我们自己各个时代产生的作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现代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忘了红歌,而且红歌也不是我们想忘就能忘得掉的。”

  不要一说房产税,就认为是打压房价

  今年1月28日起,重庆和上海同时试点征收房产税,引发全国关注。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房产税也是贯穿始终的热点问题。

  “不要一说房产税,大家就认为是调控房地产,打压房价。我再次说明,房地产的调控,不完全靠房产税来进行。”黄奇帆说。

  黄奇帆分析,房地产的调控与五个坐标有关。一是跟社会住房配置体系有关,是双轨制还是单轨制;二是跟国家土地供应方式有关。重庆一直对土地调控比较规范,楼面地价不超过房价的1/3;三是跟供求有关,各地推行限购也是一种推动供求平衡的措施,增加供应也是一种措施;四是与货币政策有关,贷款紧、利息高、首付比重高都会影响房产市场;第五,就是税收。

  “所以说,税收只是整体调控五大坐标中的一个环节,而房产税只是税收环节中的一种税。不能奢望一个房产税解决所有问题。”黄奇帆强调。

  中低收入者住房,不会去收房产税

  “有人担心,会不会试用一段时间后,征收对象会扩大?就我个人认为,对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自己住的普通商品房、保障房,我们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收房产税的。”黄奇帆表示,重庆房产税不会蔓延到所有中低收入者的住房。

  他指出,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所有物业都要收物业税或房产税,但中低收入阶层能享受各种抵扣补贴措施,最终使得他们几乎不受影响,一般只对高档房收比较重的税。重庆政府推出的政策,只针对占10%的高档房、高级公寓、别墅,对其他90%的房屋基本没去碰也没去收。

  目前,重庆的房产税是对于房价达到当地均价2倍至3倍的房产,按房产价值的0.5%征税;达到3倍至4倍的,收1%;4倍以上的,收1.2%。对于这样的税率,黄奇帆说,有人说收得太少了,也有人说收得太狠了,综合实际效果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总体是稳健的推进,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不用担心,政府会帮助广大百姓住有所居,不会加重普通百姓的住房负担。”

  调控房地产不会影响经济,反而是最大战略优势

  有记者问,国家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要控制房价,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房产税的开征是否增加了重庆的财政收入?

  黄奇帆说,重庆的财政收入,更多来自于税收增长,不担心房地产调控会影响财政收入,影响民生,影响发展。”“我有个观点,如果政府把土地炒得很高,短期收了很多钱,这阵子财力发达了,但经济发展会受影响。实际上,土地成本低一点、房产成本低一点,让更多劳动者可以安居乐业,更多投资者前来投资运营,那么工商经济就会加速发展。”

  黄奇帆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重要的投资商说,他们注意到重庆这个地方,一有农民工,二是即便10万名农民工也能找到公租房居住,三是开发区的标准厂房都建起来了,成本也不高,什么条件都具备,因此准备半年时间内就开始生产。

  “当你把土地、地价、房价控制合理,老百姓安居房控制合理,实际上就是最大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当中国经济出现转型、劳动力红利开始逐渐消失、民工荒出现的时候,有这种条件,就是最大的战略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房地产调控,只会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让经济更强势发展,税收也会增加,以后经济结构也会调整得更好。”他说。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吴哲 曹斯 陈邦明

  抑制疯房价要“连根拔”

  “‘土地财政’愈演愈烈的状况,既是对地方政府理念与能力的一种考验,也直接关系房价走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说。

  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最根本的还是要终结“土地财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认为。

  代表委员在接受采访中普遍认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则指出,随着调控措施的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事权、税权分配上会更加合理,抬高地价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将逐步消除,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逐步减小。新华社发

(编辑:SN014)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重庆 房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