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哈尔滨3月5日消息(记者杨沼畔 乔仁慧 黑龙江台记者宋先智)黑龙江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建议,应该,坚持用战略眼光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垦区累计投资108亿元,开工建设了三江平原灌区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工程量27亿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9处、堤防2857公里、水库190座、排灌站203座,年节约水资源4.2亿立方米,80%的耕地得到保护,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利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水利惠民效应日益凸现。2010年,垦区粮食总产达到363.6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339亿斤。
隋凤富代表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黑龙江垦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将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对接落实中央政策,及时足额做好匹配资金筹集,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争取利用5—10年时间,努力构建起与现代化大农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
一是坚持基础强水,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目前,垦区地表水利用量仅占水资源总量的68%,由于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丰富的过境地表水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现有水田多依靠地下水灌溉,地下水资源采补不平衡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垦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垦区将全力加快以三江平原灌区为核心的地表水灌溉工程建设,包括三江平原兴凯湖、勤得利、江萝、绥滨等10个大型灌区项目,普阳、锦江、七虎林、七里沁等新建内河灌区项目,以及江川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通过大力发展地表水灌溉,达成地表水灌溉面积1600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3,彻底扭转水田发展过度依赖地下水导致的局部超采局面。同时,充分发挥地表水水质好、水温高、有机质丰富等优势,努力把骨干渠道建成灌溉渠、生命渠、生态渠、经济渠和旅游观光渠,打造稳固的绿色、生态、优质粳稻生产基地。
二是坚持科技兴水,强化节水技术应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转变用水观念,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开展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和促进绿色垦区建设。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00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年节水6亿立方米以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东部分局、农场为主的水田种植区,要重点做好水田节水控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节水控灌技术推广与高产攻关相结合,研究适合垦区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节水控灌模式,并纳入水田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全面推广应用。以西部分局、农场为主的旱田种植区,要重点搞好喷灌和微滴灌等旱田节水技术推广,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865万亩,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和种植结构调整需求,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模式,并与旱田标准化种植技术相结合,努力打造稳固的旱涝保收高产田。
三是坚持安全治水,提高普惠民生能力。尽快完成大江大河堤防达标建设、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涝区的续建配套和山洪灾害防治,构建相对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使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力争使水利项目早上马、早见效,早为百姓谋福祉。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垦区广大基层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用三年时间再解决43.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垦区全体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是坚持生态保水,维护持续发展水环境。加大水资源保护,严格限制污染物入河总量,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维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突出强化黑土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大力开展滨水城镇生态建设,提升城镇品位,改善城镇生活,建设山绿、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6立方米。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水利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