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公共外交需要媒体走出去

韩方明 新华社发 韩方明 新华社发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特派记者徐剑桥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着重介绍了中国的公共外交。今年春节前,一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引起世界瞩目。本次“两会”,公共外交亦成为热门话题。

  昨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兼公共外交小组召集人韩方明。

  中美乒乓外交是典型案例

  记者:公共外交是什么?它与政府外交之间有何联系?

  韩方明:起初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向外国民众传播本国的政策与理念,如今还包括不同国家间的民间外交,及一国民众与外国政府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包括一国政府向本国民众的政策沟通。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共同点是要实现国家外交政策和目标,公共外交还能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记者:这两年,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新着力点。前不久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也亮相纽约街头。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公共外交?

  韩方明:公共外交的实践在我国早已存在,如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就是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只是那时没使用“公共外交”一词。我国今天重视公共外交,客观方面是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需要,主观方面除了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还有外交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等大力推动。

  国内一批媒体要走出去

  记者:开展公共外交,人民政协有什么优势?

  韩方明: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公共外交的主体最好既有国家支持和背景,又能了解或代表民众。人民政协是最合适的;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与公共外交特性高度吻合;三、人民政协有丰富的对外交往历史、经验和交往方式,这是公共外交的无形资源;四、政协委员个人智慧、社会知名度、明星效应等也是公共外交所需的优质资源。

  记者: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中国媒体话语权非常重要。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国内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韩方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确实非常重要。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国内媒体应快速发展成为媒体跨国公司。近二十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催生了一批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今天,公共外交的使命需要一批媒体跨国公司去实现。具体而言,一是适当引进外国媒体跨国公司,国内媒体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二是国内市场化的媒体公司应尽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三是国有大型媒体机构应同时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

  宣传武汉得有长江和热干面

  记者:2010年我国外交大事多、难事多、亮点多,而西方舆论中“中国威胁论”、“恃强论”也不时盘旋。今年中国外交形势如何?

  韩方明: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大大超过以往,这时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对大国的预期与我们对外讲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存在根本差异,它们会以其思维模式对我国不断施压,要求我们承担的国际责任也日益增多……这些挑战都很严峻。

  记者: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您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公共外交有何期待?

  韩方明:人人都是外交官,这是我最大的期待。公共外交虽是政府主导,但民间组织、企业、媒体、民众也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我期待,中国所有的涉外机构和人员都有公共外交意识,具备公共外交能力,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做贡献。

  记者:如果您来拍一部关于武汉的形象宣传片,您将如何向世界说明武汉?

  韩方明:热干面,还有长江。这两者是宣传片中不可缺少的画面。

  韩方明: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兼公共外交小组召集人,《公共外交季刊》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的创会主席。

(编辑:SN021)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公共外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