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友义:应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17:4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下午16时30分,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陈昊苏、韩方明、葛剑雄、黄友义、袁明、蔡建国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进入直播页面

  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委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在座的委员对中国的文化企业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说,首先要讨论“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个大概念,然后才能到达你说的文化企业的方式和架构。首先,对中国文化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和思考,如何把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沉淀下来,使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这里面的文化密码是什么?我觉得现在的财力、智力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可以做这个工作,我想要集中集体智慧来思考这个问题。

  袁明说,葛教授一开始讲历史地理,这是一个方面,这是我们的根。在这个基础上,智力到达一定的高度,整个民族的精神有一种升华,那时候我们走出去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就像您刚才讲的,要有“文化企业”。向整个国际社会传播,做到国际化,我们有很多课题要努力。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补充说,在中国人的语言里,我们讲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家非常明了它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如果翻成外文,说中国“国策”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这一点上我们就没有掌握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因此,我更希望我们能够说“促进中国文化产品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让更多的国外受众看到中国的文化作品”,这样恐怕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蔡建国说,联想到中国国家汉办在世界上有6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从2004年开始,当第一家孔子学院在世界上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由于我们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外国掀起了“汉语热”。现在申办孔子学院的工作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们有很多老师走出国门承担着汉语推广的工作,从而也为世界各国的民众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同样也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起到了搭建桥梁的作用。我们第一步要把语言的沟通工作做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展开。

  葛剑雄认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相当一部分应该是通过文化产品的方式,比如电影、电视片等等,让别人自愿接受。比如我跑到非洲,小孩子见到中国人之后就说"布鲁斯李、布鲁斯李",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看过李小龙的电影,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是李小龙。但是很遗憾,我们这样的产品太少。美国人把花木兰拍了一个动画片,人家还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的故事。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中国文化 影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