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CTV小丫跑两会:江苏省委书记谈缩小城乡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6日00:20  CCTV
节目截屏 节目截屏

  3月5日CCTV《小丫跑两会》栏目播出《“两个率先”看江苏》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编:赵悦   编导:井天增  李想  张姝    摄像:李慧   景延

  小丫:大家好,这里是《小丫跑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正式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规划做出了全面阐述。对这份重要的报告,在两会召开之前,大家就充满了期待,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经受了严峻考验,成就有目共睹。接下来五年,中国经济能否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温总理的报告。

  小丫:今天是人大开幕的第一天,温总理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补助“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要增长超过7%,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把这个城镇居民的增长目标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且我也注意到在今后的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7%,那么这个增长的目标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是不低于国家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不低于GDP的增长。

  温总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王洪军 人大代表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工

  王洪军:这次政府报告当中,对收入分配,提到了很大的篇幅上来,对我们一线工人,对老百姓来讲,激励是非常大的。

  辛喜玉 人大代表 湖北省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

  辛喜玉:我作为一个农民,我可以代表农民朋友说一句感谢政府。

  王洪军和辛喜玉,一位是普通的一线工人,一位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当得知未来五年,收入将和经济增长齐步走时,他们都格外地兴奋。在采访中,记者还碰到了以农民工身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康厚明,老康今年48岁了,16岁外出打工,先后去过很多城市,干过10多个工种。1998年,因为老婆、孩子的缘故,他才回到重庆打工。他告诉记者我,当时就因为收入问题,心里别提多不情愿。

  康厚明 人大代表 重庆市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

  康厚明:当时我回来的时候,跟广州打工应该是悬殊,好几百元钱,七八百也有。

  当时的无奈之举,现在对康厚明来说,却成了明智之举。如今康厚明当上了重庆市政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康厚明:我们去年工资差不多增加了4%。

  小丫:你目前的收入愿意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康厚明:2300多元。

  王洪军和齐喜玉也从不同方面感受到了收入的增长。

  王洪军:2008年6月份就颁布了,对一线高技工人才实施政府津贴,在这五年来,我工资几乎翻了一番。

  辛喜玉:近几年来,我们农民种田不交税,我们孩子上学免了费,我们的看病、养老(补助)都加了倍。

  如何合理分配财富奶酪,让公众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命题几乎贯穿近年来的两会。

  身为企业家的金志国代表则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金志国 人大代表 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

  金志国:我觉得税收这个杠杆是很好地调整贫富差距的一个工具,那么提高个税的起点,这对低收入者是一个很好的一种保护,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收入能够进行消费,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地方官员会怎样看待《政府工作报告》中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7%的目标呢?

  缪瑞林 人大代表 江苏省宿迁市市长

  缪瑞林:我觉得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做好加减法。

  小丫:加法意味着什么?

  缪瑞林:第一个创业富民,第二个方面就是就业,第三就是社保。

  小丫:减法呢?

  缪瑞林:减法包括我们采取比如说控制物价,减少居民消费支出的成本,包括房价,包括各个方面的价格水平,

  小丫:在今天的两会现场,我们听到很多代表提出了对“十二五”期间收入增长的期待,其实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江苏省委罗志军就在江苏的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承诺在7年的时间当中,江苏全省居民的收入翻番,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实现这两个率先,他们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一起跟我去江苏看一看。

  小丫:正月里的南京虽说天上还在下着小雨,但是也确确实实地让我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现在我就是走在南京的街头上,一点都不冷,现在我们要去参加一个江苏省的科技表彰会,会堂在这个里面,跟我来。

  顺着楼梯,记者们见到了刚刚散会的一位位获奖者,据说这次评奖,一共评出了突出贡献奖两名,科学技术奖199项。走进会场,记者恰好遇到了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王院士被作为“中国黑杨之父”,他培育出了在中国生长最快的杨树树种,生长速度是以前杨树的两倍左右,这让不少苏北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路,老人高兴地向我展示了他的获奖证书。

  王明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小丫: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获得了“突出贡献奖”谢谢您的科学家的贡献,谢谢。

  王院士:获得这个证书,自己也感到很惭愧了。

  小丫:您太谦虚了,那么多种杨树的人都得谢谢您。

  王院士:工作都是大家做的。

  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依靠小小的杨树,也能获得这样一个大奖,然而,正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杨树的推广种植让江苏实现了木材生产计划从“0”到“650”万立方米的突破,2010年江苏全省林业产业产值达1559.8亿元,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四。小小杨树不仅振兴了一方经济,还致富了一方农民,“杨树地每亩收入3万元”让“种杨树、发杨财”的观念在苏北深入人心,杨树也成为了农民种在地里的小金库。王院士热情地向我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苏北地区农民种植杨树致富的故事。

  王院长:因为杨树生长快,家里讨媳妇,砍两棵杨树就可以把婚事办了。

  小丫:砍两棵杨树就能办婚事了。

  以科技进步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我在江苏省政协会议上最大的感受,今年2月9号,在江苏省十届政协会议上,江苏省委罗志军提出,江苏省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也就是说,在接下来七年内,每年江苏居民的收入都将增长10%左右,那么这个计划如何能够实现呢?

  小丫:从科技礼堂出来,我就来到了江苏省委,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书记的办公室。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小丫你好

  小丫:打扰您了   

  在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的办公室,记者们聊起了这一次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他告诉记者们,江苏历来都重视科技对富民的带动作用。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因为江苏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小省,它更多地就是要靠人来发展,所以,怎么样把人的作用发挥起来,关键在科技。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近年来江苏的产业结构在变,居民生活水平在变,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0%,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出占本土工业企业产出比重达45%,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正是百姓走上致富路的保障。

  罗书记:如果使老百姓更快更好能够得到幸福感的满足,生活能够富裕,应该说我们还要立足于做人的文章,所以我们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块,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再通过科技提高他的本领,使他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致富的道路上能够更快地走下去。

  小丫:尽管江苏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但人口大省、资源小省的现状,对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也构成了不少的约束。不过除了科技富民之外还有哪些现实途径?两会之前,我的同事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一路体验,寻找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先来看看我的同事小井在江苏中部扬州的体验。

  在扬州,百姓的菜篮子是涉及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和农民增收的大事,而解决这个问题,农业合作社和超市对接的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家“蔬菜超市”背后都由一个大股东、8家专业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投资,超市的菜由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直接配送,中间没有了批发商,菜价也就降下来了。每天早上和傍晚,合作社的配送车都会送菜。

  蔬菜超市老板告诉记者们,当天的叶菜如果没有卖完,店里会统一下架,第二天一早全部换上新菜。由于蔬菜新鲜,种类多样,价格又便宜,很受欢迎。

  记者:看看您在这菜篮子里边都有些什么东西。

  买菜者:可以,这是胡笋,这扬州挂,这是茄子,这个是豆角。

  记者:您在这儿买的菜跟农贸市场的这个价格相比是贵还是便宜?

  买菜者:这里肯定是优惠一点。

  买菜者:那便宜一毛钱、二毛钱左右吧。

  记者:您来这儿来得多吗?

  买菜者:经常来,经常,它那个菜是沙头那边过来的,家里自产自销,吃了感觉放心。

  市民吃上了便宜菜,那么种蔬菜的农户会不会亏本呢?这里就是让扬州市民吃到便宜菜的——邗江区沙头镇农业合作社。在这个合作社的蔬菜基地,记者们们遇到了一位蔬菜种植户。

  记者:今年西红柿长势怎么样啊?

  种菜户:长势还可以。

  记者:您家里一共种了多少亩西红柿?

  种菜户:种了一共是七八亩

  记者:老乡,像咱们这个西红柿一年的收成能有多少?收入能有多少?

  种菜户:收入一个棚大概有一亩地,要收到7000、8000块钱。

  沙头镇的党委书记林道顺告诉记者,“农超直销”就像一根扁担,两头分别挑起了“菜园子”和“菜篮子”,一改过去层层批发、处处零售的模式。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而这部分原先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还给农民和消费者。

  林道顺   沙头镇党委书记

  林道顺:我们现在这块地主要种了十几个品种。这个是我们的叶菜类,这个是芹菜类我们芹菜类的一亩地,可净增加效益是5000块到8000块之间。应该说现在搞这个蔬菜,这个效益是比较高。

  像沙头这样的蔬菜基地的建设,既让菜农赚到了钱,又给市民带来了实惠,可谓一举两得。2010年,江苏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比超过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实现入社成员、出资额、带动农户比重三个指标全国第一。

  告别扬州,记者又赶往苏北宿迁的泗洪县魏营镇,这个镇原本是当地知名的贫困镇,而近几年,农民朋友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草莓种植大户王洪代家里种着五十多亩草莓。今年年初,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到魏营调研,就参观了老王家的草莓大棚。

  老王已经有20多年种植草莓的经验,种出的草莓个大味甜,一看到记者,他就情不自禁地开始推销自己的宝贝。

  老王  草莓种植户

  老王:这个就是叫丰香,日本的,什么特点,这个品种酸甜适中,口感好,然后又耐运输,产量又高,一亩地大概产两千公斤。

  市面上很多草莓的价格也就在5、6元钱一斤,而老王种的草莓技术含量高,个头大,最大的一个长到150克,所以能卖到10元钱一斤,虽然价格高出不少,但每次一拿到市场上销售,都会被抢购一空。一年下来,每亩草莓大棚都能给老王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如今,魏营镇彻底甩掉了贫困镇的帽子,今年1月初宿迁对全市108个乡镇财政收入进行排名,以往一直垫底的魏营镇已经进入了中上等行列。

  林道顺:我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以18%的速度增长,去年我们实现了6710元,许多(以往的)贫困户买了车,买了房,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对罗志军书记进行专访的时候,记者特意带了一些魏营镇的草莓给他品尝。

  小丫:我的同事在那采访,他们带了一点东西来,您尝尝,这是特别新鲜的草莓,听说是他们在当地开发的一个新品种,然后特别有机,还特别绿色,无公害,好吃吗?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非常好吃,很甜。

  小丫:当地的农民在采摘草莓的时候,种植草莓的时候都特别兴奋,因为在这个兴奋当中他们是饱含着希望和期待的,感觉这个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有盼头了,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十二五规划当中有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让苏北相对来说应该差一点点的地方在农民增收或者是人民增收的问题上有一个提升?

  罗书记:这是我们当前改善民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切点,就是我们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我们现在是加大苏北地区的帮扶力度,包括我们向他转移资金、转移项目、转移人才、转移科技,来使苏北能够产生更多的内生动力,这五年多我们已经是上万个项目,几千亿的资金转移过去,苏北地区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也超过了苏南,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

  罗书记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江苏是一个工业大省,事实上,江苏的农业经济总量也排到了全国第三,为促进农民增收,江苏省在在人均耕地只有0.91亩的情况下,坚持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双轮驱动”战略。2010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1/3;另一方面江苏大力转变收入结构,2010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18元,增长13.9%,这是自1997年以来,江苏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出城镇居民收入2.3个百分点。从2011年开始,江苏还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在2016年实现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2018年实现倍增。

  小丫:在这个农民增收、市民增收这方面,由于区域化经济的差异化肯定会有一些难点,比较难以突破的都是哪些方面?

  罗书记:如果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现在最大的难点,我认为仍然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记者:这一点在江苏怎么来理解?

  罗书记:我们两任总书记都对江苏提出了两个率先的要求,就是江苏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的实践,我们认为现在从省定的小康目标我们全省已经达到了,但是还是个平均数,不属大多数,差在哪里,差在苏北,差在农村,所以我们现在还要下更大的工夫,用更大的力气去解决差距问题,这个差距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也是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围绕着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咬定发展不放松,但是更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把分配或者说切蛋糕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来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和谐稳定的平稳发展。

  江苏省提出了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然而对这个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考验在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和南北区域差距。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拿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多管齐下,提高苏北地区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那么,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又如何让居民收入更上一层楼呢?

  温总理在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而对位于长三角经济带核心的苏南地区来说,只有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现代制造业,居民增收才能获得强劲动力。那么,这里的制造业又在酝酿着怎样的现代化道路呢?

  进入苏州的横扇镇,中国缝纫机之乡的牌子耸立路旁,这个小镇生存者大大小小的缝纫机企业300多家。长三角的众多服装企业都会来这里采购工业缝纫机和配件,在当地最大一家缝纫机企业的负责人周平带我们参加了一个特殊的会议。

  周总:大家好。沈总,尹总,王总。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是以前缝纫机翻砂车间的车间主任,十年不到的时间,出来办厂的,现在主要的产品是精密铸造,刚开始做这个产品,大概是70%、80%起步的时候,都是跟我们配套的。现在他已经是在全国精密铸造第一名了。

  原来,与会的几位企业家以前都是周平厂里的技术骨干,后来都辞职创业,做缝纫机配套产品,他们和周平的工厂也就成为师徒企业,当地300多家缝纫机厂都是这样从2、3家大企业里孵化出来的。而工厂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有大家商量的身影。这次周平的工厂正考虑做一项新科技产品,所以请大家一起参谋参谋。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规模效应下,横扇镇缝纫机零件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20%,厂多成市,企业多了才有竞争,才有升级浓缩,放眼整个江苏,特色产业的聚集模式非常突出。无锡,被称为“布码头”,是中国纺织品生产的集散地,提起这个布码头,不能不提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2008年7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无锡一棉考察调研,当时厂里的负责人与温总理进行了一番意义非凡的对话。

  工作人员:正值金融危机时期,李厂长就问总理,你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好话,当然总理说我当然要听真话了,总理说当然要听真话了,所以厂长就把我们企业的一些情况,包括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纺织企业的判断也是提供给总理,大家为总理提供这一线的真实的素材。

  就是在这番对话之后,政府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等扶持政策,帮助像无锡一棉的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而与此同时,周晔珺也在苦苦思索棉纺厂的转型升级,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一棉确立了走高端产品路线的发展战略,前来洽谈生意的外国客商越来越多。

  企业转型升级让无锡一棉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在生产车间,这里的每条生产线上都安装了传感器,用来实时监控机器的生产状态,借助时下热门的物联网技术,整个工厂已经被成功打造成一个建立在传感网上的棉纺厂。

  车间工作人员:从这个界面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成品车间每一台设备上面的生产状态,比如说红的就出现了报警,黄颜色的就是已经超过了我们警戒,它提示我们要注意这些信号。

  因为立足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无锡一棉的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工厂的成本却在不断降低,过去一年,工厂万元产值能耗降低了四分之一,日用棉量从92吨降至63吨,万锭用工量也从业内平均的160人骤降至25人,所以去年即便赶上了棉花价格上涨,这家工厂的效益依然不差。企业效益的提高让职工的待遇水平不断上升。在厂里采访时记者发现,员工宿舍户户向阳,每间住四名员工,配备了电视、空调、洗衣机。

  周厂长:每一年是加工资都加两次,同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也在逐步地调整,所以员工收入,我们回头测算一下,差不多4到5年就要上一倍。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完成技改投入152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

  在对罗志军书记的专访中,他也再三强调了新型工业化和富民强省的紧密关系。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我们讲了一个倍增计划,主要是指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能够倍增,可能很多高收入阶层未必实现倍增,我所说的是大多数要实现这个目标,这里很多都是工厂的一线工人,因为江苏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很发达,大量的年轻工人在生产一线,包括一些传统产业,像你刚才讲的纺织、钢铁、机械、材料,这在江苏占了很大份量,但是他们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严峻挑战,我们可以设想不转型升级,还不要说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正常经济发展规律都不可能保持同步高收入的实现,因为毕竟产业层次比较低,竞争力不够。

  小丫:其实这种倍增计划也是不断要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得到成功的实践之后能够实现的?

  罗书记: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企业职工的收入不断得到增加。通过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就业、职工的就业可以稳定,职工的保障可以完善,职工的工资可以相对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我们这个倍增计划与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的结构调整紧密相关。

  苏北的果园,苏中的菜园,苏南的工厂,最终都关联着老百姓的钱袋子。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高居民收入是实现这两个率先的基础,也是实现这两个率先的重要指标。江苏在富民之路上的探索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提高居民收入,让大家更多更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需要我们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培育上做好更多基础性的工作,增强创造财富的能力,做大蛋糕。但同时,更需要我们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期待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能够拿出更多发展经济、提高收入的好主意好点子、好建议,让大家能尽早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小丫跑两会》期间,我们也开通了微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名叫网民看两会的网友说,我从老家到北京跟着师傅做家装油漆工,每天给我开160元工钱,一个月收入不比坐办公室的白领差。我希望能尽早练出手艺,这样工钱会更高。还有一位名叫上善若水的博友说,这两年村里组织大家种植中药材,专供大药厂药店,收入提高很快。以前我们这里小伙子很多都跑到外地倒插门,现在都是把媳妇娶进门。看来,他们村的小伙子不仅钱包鼓了,在姑娘心目中地位也不一样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小丫跑两会 城乡差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