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伯礼代表把脉看病难 建议提高全科医生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6日22:2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白瀛、黄小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6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地位和水平,是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的关键所在。

  张伯礼代表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了5%的篇幅说到医疗卫生改革,并讲到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并明确了五项具体任务。“有人认为,三级甲等医院的改革是重点任务,我却觉得,建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是核心和重点。”

  他说,现在人们都是去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很难解决。“我们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门诊量突破200万,单日门诊量高峰能达到1万,医院像超市一样,病人不可能得到非常好的医疗服务。”

  张伯礼说,现在中国基层的全科医生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地位低,工资无法保证,业务提高不了。“国外的全科医生地位比专科医生高,但中国很多人认为全科医生是赤脚医生。”

  张伯礼代表说,基层的全科医生非常重要,医疗卫生80%的问题都应该由他们解决,因此全科医生应该是有经验的负责任的医生,第一时间迅速判断是否需要找专科医师,甚至找哪位专科医师,但目前国内全科医生水平不高的现状是病人误诊的一大原因。

  他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即将通过5+3的模式培养全科医生,即本科5年后取得助理职业医师资质,在大医院轮科3年,取得职业医师资质,达到或接近主治医师的水平。

  “我们本科生60%培养目标是全科医师。我们要注重全科医生的质量培养,逐步扭转社会观念。”张伯礼代表说。

  他建议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还应该包括:全科医生如果在基层获得群众好评,可以优先回炉读博士,二次就业。“要保证他有前途,就留得住了。”

  此外,就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他提出三点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制定各级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标准,保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医护人员基本收入;加快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覆盖率和提高报销比例;推广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国医堂”,让群众在基层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实实在在发挥“简、便、廉、验”的特点。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看病难 医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