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霍小光、刘铮、王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回答记者提问。
“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六大特点
张平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期望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进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一五”的发展使我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朱之鑫说,这五年,我们大事办得漂亮成功,难事办得稳妥扎实,急事办得及时有效,喜事办得喜庆振奋。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11.2%,去年实现397983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6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关内容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措施最具体。
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9个方面。城乡居民无论是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农村还是城市,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个同步”的导向。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人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十二五”时期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
规划中还部署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安排。上述方面不仅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发挥积极作用,对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也将带来积极影响。
规划编制在中央领导下动员了各方力量集中了各方智慧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依据,编制工作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进行,各个部门广泛参与,集中了社会各界、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外侨胞的智慧。
徐宪平说,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中央建议制定阶段、纲要(草案)编制阶段。特别是去年底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在全社会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收到的6万多份意见建议,已尽可能吸纳到纲要(草案)中。
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张平说,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工作报告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宏观调控政策都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
他说,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我国大多数工业品供大于求,重要商品、生产资料总体供给充裕,粮食库存达年消费量的40%,远高于国际通行的安全标准,小麦库存接近一年的产量,为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他指出,国家将采取五方面措施稳定物价: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夺取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第二,加强市场调控,搞好粮、油、肉、糖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吞吐调节;第三,加强流通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打击;第五,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同时还要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补贴制度。
勾勒区域经济发展蓝图
在回答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提问时,张平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台单独列为一篇,是适应港澳各界人士的愿望和港澳特区政府建议作出的安排。
关于广东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朱之鑫说,将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通过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关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张平表示,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对于发挥成渝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西部大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探索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徐宪平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张平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对经济增长指标提出了7%的预期目标,没有做出强制性安排。预期性目标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要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互相攀比增长速度,这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的约束性指标,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例如,节能减排是必须完成的目标,要分解到各个地区和企业。“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