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让改革成果惠及民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07:0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一五”收官之年,中国以近40万亿元的高GDP总量,跻身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人均”GDP,我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一位深居贵州山区、名叫焦光书的农民,在面对记者提问“一年中最大支出是什么”时,回答是:洗衣粉。在经济奔跑中寻找和获得更大幸福,是中国未来五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

  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表示:“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总理提到的两个“同步”,意义非凡。政协委员王刚理解,这将是未来中国“强国”与“富民”并重的五年,“强国”的目的就是“富民”。

  王刚:持续这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就是我们在做大蛋糕,做大财富。那么财富增加了,应该是全体国民来享受。

  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两个同步”体现了对效率和公平的兼顾。

  黄奇帆:贫富差距大,社会的效率有余、公平缺乏了,社会矛盾激化;有竞争有效率,又公平,是比较合理的。

  浙江代表宗庆后、天津代表王爱俭、政协委员郑凡认为,搞好分配就是拉动内需。

  宗庆后:只有大家有钱才能拉动内需,解决了分配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高速发展2、30年。

  “盼着兜里鼓起来”,来自吉林的政协委员王欣、辽宁代表高宝玉、山东代表李长顺首先想到的就是涨工资。

  李长顺:只有职工的收入不断地提高,职工才有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效益。

  “涨”字当前,广东代表潘皓炫、湖北代表叶青也做了一番理性分析。

  叶青: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是靠低人工的优势。

  潘皓炫:假如说我们在不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情况下,又拼命提高最低工资和医保社保支付基数,最终结果我们大量制造业可能就不能承受成本的增加,导致我们国家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下降。

  叶青:所以我们不可能跟国外一样把人工工资提到很高,但是要逐年提高。

  收入在涨,个人所得税也在涨。如何让实惠落袋而安,个税起征点的设置引人注目。黑龙江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委书记张宪军建议:个税起征点不能一刀切。

  张宪军:分梯次进行调整,来抑制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工资性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越高。

  让“十二五”的税制改革向民生倾斜,已成为上上下下共识。社会财富如何再分配,来自农村的辽宁代表毛丰美为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支招:

  毛丰美:粮价涨不起来,一涨,物价不好弄了,加大补贴是不是就把这块补上了?咱集中财力,往农村投入。

  政协委员郝树声期待改善区域收入不均。“应该考虑到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整体上的收入差距,西部地区财政体制内的这些人的收入是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津贴。”郝树声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从发展角度打破区域间收入不平衡。

  栗战书:贵州也好、西部也好,提高发展质量,提高效益,能快还是要尽快的发展。

  发展带来更多财富,财富应该全社会来分享,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让改革成果公平合理地惠及人人。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有魄力把发展的蛋糕做大,但如何将蛋糕切好切匀,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