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表明转变发展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10:07  央视

  杨禹 泉灵 数字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主持人:我们可以从刚才的片子当中看出,在总理工作报告当中,民生成为高度关注的话题,同时他也没有回避在民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温总理在报告当中坦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它们主要是优质的教、医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严重。

  我们看到了圈出的这样几个字眼,其实是实事求是也非常切合实际的。同时在今年的政府报告当中,一系列关键的数据已明确提出,我们顺序来解读政府的工作报告。看到“十二五”期间,政府解决农村问题的决心。

  今天我们来连线已经在大会堂的现场忙了一天我的同事前方记者张泉灵,泉灵你好!

  泉灵:你好!候丰。

  主持人:同时还会连线我们的特约评论员杨禹,我们来听一听和分享一下他们的心得和观察。

  我还专门找到了4个图板,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数字。首先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是7%和8%,这是两个关于国家、社会和宏观经济发展的数字。7%是今后5年经济增长的预计目标,而8%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也就系GDP增长的一个目标。

  首先我想问一下泉灵,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知道的数字是年均增长11.4%,而去年是10.3%的这样一个速度。这样是不是一种急刹车,你在现场跟其他的记者交谈当中,大家对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看法?

  泉灵:5年平均目标增长7%,然后明年的目标8%,这个数字高还是低?我们暂且放开来不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就谁看到这个7%和8%,今天所有的媒体看到了,所有的观众看到了,当然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看到了。但我觉得其实中央政府来定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还特别想给两组人看,第一拨就是给地方政府看,第二拨给企业看,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看。

  其实在全国的两会召开之前,地方的两会基本上也都审议了地方的“十二五”规划,那么在各地对未来5年的发展的GDP这个目标设定的时候,有很多都是在两位数以上的。一些西部地区、东北的省份,差不多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就是未来5年他们希望人均GDP是要翻番的,翻番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年要涨14.6%才可以翻番,所以其实地方定的标准都要比中央来得高。

  第二我们再来看个企业,今天我还专门在大会堂跟一个专门搞跑汽车口的记者聊过天,他告诉我这样一组数字,在去年的中国的产销量是过了1800万辆,那么未来几年,汽车企业的目标怎么定的呢?大概在5年之后,所有的中国的大企业的汽车产能的增加会达到4000万到5000万辆,到时候我们的这个市场,包括我们想占领的国外市场,能否消化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呢?允许我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两个数字,中央政府要给这两拨人看。要地方政府看,给企业看,要告诉他们一个决心,就是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的方式必须要变。

  主持人:杨先生怎样看泉灵的这样一个分析?

  杨禹:我觉得除了泉灵说到的那两拨人要看到,其实我们电视机前的老百姓也在看,可能很多观众会有这样一种担心,你看我们增速已经慢慢习惯了,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速,现在我们这个目标一下子变成了7、8,那会不会影响我们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自己收入水平的提高?我觉得大家首先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因为我们看增速的高低,关键看的是“合适”两个字,比如说增速如果定的相对过高,表面上好像经济能够有一定的热度,但是它影响的是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度。

  如果今天我是一个地方城市的市长,我手里有100亿元的钱,如果我增速的压力太大,我拿这个钱怎么办?我要去办一个工厂,我或者干脆盖大楼、修马路,那么如果我增速的压力不是那么大,我空间比较好,那么我干什么?我拿这个钱里边的很多,我去为本地的老百姓增加教育、医疗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

  所以这个增速不能简单地看高低,就静态地评价它到底好坏。比如刚才泉灵提到的我们有一些省区是定的增速比较高,百分之十几。那么也要看这个地方它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如果是上海,它现在定一个百分之十几的增速,这就不合适。因为它这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转变了,已经以第三产业为主了。我们事实上看到上海定的就是8%。而如果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它今年定了一个12%,如果它只定一个8%,那也不合适了,因为西部地区还是要加速发展。关键在于这个数字跟本地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是合适,再有就是实现这百分之多少,采取的方式是不是合适?

  主持人:您分析的我觉得直接找到了民众的这样一个心理,他们认为你的速度要慢了,是不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其实刚才我们说到是国家宏观经济这样一个数字。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数字,4%和7%,我相信这个是能够代表很多民众最基本的这样一个生活状况,因为4%是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要控制在4%,4%是一个上限,而7%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涨幅要超过7%,这个7%是一个下限,我想这样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中间展现的就是中央及政府能面对这样一个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胀压力做带来的这样一个决心,大家一定要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幸福感。

  杨禹:我觉得这两个数字出现在总理的报告的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今天把它放到一起很有意义。这个4%应该说还是让大家多少有一点点担心,毕竟比去年的控制数字又高了一个百分之点,这个7%我觉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居民收入增长底线是5%,而现在我们给它提到了7%,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不过我想老百姓看待物价涨价,老百姓的物价承受力其实跟这个收入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我的收入多少。比如说这个月我花在买菜上的钱多了1000块钱,如果我的月收入能够每月能够增加个2000、3000块钱,我的承受力还是好的,但如果我的月收入只增加了1000块钱,那我对这个1000块钱的理解压力就不一样。我们有一句话,家里的钱是挣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但归根到底还是挣出来的。

  主持人:其实大家这方面的压力很直接,无论你涨多少,他的认为我去医院看病花多少钱,我去菜市场花多少钱,它涨没涨,我兜里的钱能否买到更多的东西。

  泉灵:这里我觉得我们可以分析一个特定的人群,其实也是从我们之前做过大量的采访这个角度来切入。我们之前说过在珠三角、在长三角,特别在一些大城市,今年就发生了用工荒,特别是民工荒。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批民工现在已经承受不了在大城市的开销。食品涨了,房租涨了,很多的支出都涨了。所以尽管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民工的收入,在东南沿海地区,收入增长是比较快的,但是物价涨得更快。所以把它增长的那一部分给吃掉了。所以我想这两个数字,4%的物价控制好,然后7%每年居民的收入能够增长好,而这中间的一个差价,其实是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幸福了,我们这个幸福感有没有提高,这个差价起了大作用。

  主持人:其实刚才泉灵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拿到的第三组数字。刚才她说到了用工荒,我也注意到泉灵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过这样一个对话。

  看这两个数字,这是总理工作报告当中的,900万,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这样一个数字;423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准备投入逐步促进就业的数字。

  其实我们很明确地说到民生的时候,有一种评论就说,民生重不重要主要看就业,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也知道一个数字,在去年整个珠三角的用工的缺口是100万,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难。

  泉灵:你刚才说就业最重要。的确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也是在民生这一类当中的第一段提到的就是就业。

  老百姓先能挣着钱才有幸福可言。但是关于未来的就业,我今天下午采访的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最近在社会讨论的也比较多,很多人说现在在东南沿海的城市,刚入职的大学生已经比不上熟练的农民工了,很多人觉得就好像翘翘板翘错了方向。

  今天我也就这个事情采访了陈锡文委员,陈锡文委员说这个事情正常又不正常。正常的角度在于,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比如在美国刚入职的大学生每年的工资大概也就4、5万美元。但是有技术的蓝领工人,他对企业的贡献其实要比刚入职的大学生来的更高一点。其实在美国的一些汽车的工厂、飞机的工厂,你可以看到一线的工人的工资大概有7、8万美元。所以这样比的话,未来的中国再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常态,就是技术的蓝领工人的工资要比刚入职的白领的工资要多。

  说它不正常,陈锡文委员就说,这也有可能我们的教育没有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技能,能够一入企业就做贡献,所以教育上也要反思。

  我想说这件事情就是也要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当您在给您的孩子做一个教育规划,做一个职业规划的时候,不妨也考虑一下这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杨禹:其实你手里举的这两个数字,900万;还有中央财政要拿出的这些钱,光靠中央财政这400多亿,其实要解决900万的就业问题那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财政这点钱就是一个药引子,它要引出来的是什么呢?要引出来不仅是中央财政要拿出钱来促进就业,那么地方政府还有企业也要拿出钱来想出办法来。

  今天下午我也到全国人大的江西代表团去走了一趟,听了听那儿的代表们的发言。江西的省吴新雄就说到,江西这个省份,现在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情。除了中央财政会给一些支持以外,省里边要拿钱,地市要拿钱,拿钱干什么?主要是帮助当地即将就业的人口进行培训,让他们的素质有所提高,让结构性的用工方当中,劳动力在市场当中占据的主动权更大。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了赤字,担心我们会超出自己的购买能力。同时我们又说到了就业,现在还得说说房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房价年年上涨,部分地区出现了房价过高已经脱离居民的购买能力了。因此我们会看到了这样的数字,1000万套,就是今年建保障房的一个数量,而且在5年之内是要开建3500万套,这是温总理这样一个正式的对外的一个数字。

  同时还有1030亿元相配套的一个数字,中央财政预算准备安排补助的这样一个资金量。泉灵我相信你看到这个数字之后,首先有一个第一反应。

  泉灵:其实我们拿到报道,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的时候,很多的记者都在问一个问题,正好问一下杨禹。很多记者在问,如果你把这两个数字除一下的话,是否意味着中央补贴地方来建保障房,每套平均下来,中央只拿出1万多块钱,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算太少了,是这样算的吗?

  主持人:能不能这么算?1000多亿很多,1000万套一除。

  杨禹:对,大家的算术都很好,没算错,一平行下来真的是一套只有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够干嘛的呀?按照保障房的成本价,也就两平方米左右,半个厕所都不到。

  其实这个账不是这么算的,因为中央财政这1000多亿,并不是一个打胡椒面式的花钱的办法,并不是给每一套房子补一万块钱。

  它是在保障房这个领域当中,挑选其中主要由中央财政来支持的部分的领域,比如说像棚户区的改造等等,把这个钱还是集中地投向这1000万套里的这一部分,而其它的那些部分恐怕主要要靠地方政府,还有企业、个人,包括个人大家各自都出一点,这个压力恐怕主要是给地方政府的。

  泉灵:说到这个,今天我们也采访了很多来自地方特别是在政府里任职的人大代表和委员。他们提到现在这个地方,因为签了军令状的,今年1000万套要开工的,所以他们觉得压力还是非常地大。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土地,另外一方面是资金。

  现在都是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所以今年要拿出这一批地来,这的确是有压力的。

  另外一方面刚才说到了,其实中央政府能够补贴的这个部分还是非常地有限,大量的资金是要靠地方政府去筹集的。但是他们觉得比较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次中央政府在政策上是开了绿灯的,比如用市场的方式去筹资去融资,这样的方式各地方都可以进行探讨。

  另外各地方也想借着两会的机会,地方和地方之间来交流一下好的办法和经验。比如说现在有的地方提出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筹资,建公租房。但是先摇号,就是有一些人进了公租房的这个指标,然后一下子收益4、5年的房租,这样可以筹集一笔钱。等到4、5年之后,看这个房子能不能和国家共同拥有产权,再卖一部的产权给。这样的方式最后能不能落实,现在还在探讨的阶段。

  但是我想两会期间,可能这也是地方和地方交流,地方和中央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杨禹:对,泉灵说的这个现象非常重要。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八仙过海来想办法筹集保障房建设的地和钱的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今年全年,毕竟已经签了军令状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我们有决心要干这件事,那就是活人不能让给憋死。用咱们温总理的话说,两会前在中国政府网跟网友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说关键还是要有决心,有了决心就有了地,就有了钱就有了办法。

(编辑:SN024)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