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武汉江夏区七成农民工选择本地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14:19  汉网-武汉晚报
招聘会 招聘会

  又是一年春耕。2月25日,江夏在山坡乡举行了“服务下基层,科技促春耕暨第七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场招聘会”。当日,包含其他乡镇赶来求职的农民工在内,共有12000多人参加。

  在招聘会上,记者注意到,有六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养殖种植订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在江夏区冈发养鸡专业合作社摊点前,中专毕业的江夏法泗镇菱米村23岁青年张磊,得知可以“订单式”生产,他仔细打听行情。最后,他决定不出远门打工,就在家门口养鸡创业。“你为什么选择在家门口打工创业呢?”面对记者,张磊实话实说:“如果赚的钱和在外面打工差不多,我可以在家照顾老人,那我当然选择在家门口创业!”

  招聘会结束后,主办方提供了一个数据:6家合作社提供养殖种植订单,签下价值140万元的236份订单。

  家门口就业,“候鸟”不再迁徙,成为农村居民一个新的择业渠道。昨日,记者走进江夏区法泗镇,采访了部分在家门口“上岗就业创业”的农民,试图解读这个新现象和新趋势。

  打工妹家门口养肉鸡

  江夏区法泗镇法泗村的王秀梅,春节回家发现家乡变化巨大:水泥路变成柏油马路,家家户户住进社区新房,乡亲们用上自来水……

  而要在以往,则是另一幅场景:坑洼不平的小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零散的土砖房参差不齐,乡亲们喝的是人畜共饮的池塘水。

  今年35岁的王秀梅女士,13年前从武汉纺织学校毕业,分配到江夏区毛巾厂上班,不久下岗。此后,她在湖南毛巾厂打过工,在福建从事过文字工作,做过车间主任,现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浓浓乡情,一直让王秀梅有回家发展的念头。“如今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家乡的变化,更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信心。”王秀梅说。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早在去年下半年,王秀梅就决定在家乡搞肉鸡养殖,得到江夏区委区政府和法泗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

  “目前我们已投资200万元,征地30亩,建了5座厂房,计划与泰国正大或者温氏集团合作,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实行全自动化养殖。”王秀梅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好了,有利于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创业。我相信用5年时间,我们就能有自己的品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惠农政策好 创业底气足

  “给牛打针时,要挠痒痒,给牛要吃八分饱,要给牛起名字交流……”昨日,记者见到江夏法泗镇联盟村男子张彬,被他所说的“养牛经”吸引。

  42岁张彬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创业,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做过“包工头”,塑料制品厂做过管理员,在青山经营过儿童娱乐场所。

  “我喜欢农村田园般的生活,回乡创业才是我最终的梦想。”张彬说。

  去年4月,张彬从山东运回30头肉牛。因为他不懂技术,便请教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自己和牛同住一室,了解牛的习性。到今年元月,共出栏肉牛27头,净赚10万元。如今,他又购买了70头种牛,“养殖场能为全村免费提供沼气,同时还能提供40多个50岁以上的劳动力岗位!”他对自己养牛显得很有信心,“外出务工不如在家创业,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好,我的肉牛养殖业一定会红火起来!”

  本地员工受欢迎

  不仅在省外的创业者回家,在市内中心城区打拼的创业者,也回到家门口创业。

  江夏法泗镇上的程从福,16年前从在汉正街帮人打工,到后来自己开了家服装加工厂。现在,他回到家乡创办花之秀服装厂。

  程从福在汉正街打工16年,和许多人的经历一样:从一名普通缝纫工,到师傅,再到管理人员,慢慢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后来在汉正街开办了一家花之秀服装加工厂。去年12月,程从福回到家乡,决定就在家乡创业。

  说干就干,春节前,程从福投入近百万元,购买50台机器,在法泗镇干起自己老本行,同时就在附近招收了50多名本地工人。

  村民李英在深圳打工13年,儿子在江夏,一直由年迈的婆婆在照顾。“我的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其实我在深圳打工,总放不下,我拼死拼活在外忙碌,也是为了全家生活好些,为了儿子的幸福!”李英说,看到程从福招工,她就选择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又节约开支,心更踏实了,值得!”

  这句话,也说到了程从福回家创业的心坎上,“我是法泗人,在外打工总是难舍故乡情结。这几年,法泗发展变化大,在本地办厂,员工都是本地人,招工也很稳定。”

  四大原因吸引“候鸟”回流

  从共青团江夏区委书记,调到江夏法泗镇任党委书记3年,王太明昨日说:“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这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说明家乡越来越好了,同时也说明农民工待遇在逐步提高。他表示,将继续做好农民工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后勤”工作,积极落实省市区的惠农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让昔日的“候鸟”不再迁徙。

  是什么原因,让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或就业?昨晚,常年致力于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江夏区农业局干部董义忠拿出一组数据:5年前,江夏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1万左右,其中90%集中在沿海城市打工。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只有其中的30%外出务工,同时每年新增本地就业者3000多人。

  “外出打工者回流现象非常明显,这是一个大趋势。”董义忠分析个中原因,一,一部分90年代初期外出打工者,现在年龄大了,选择留在本地就业或创业;二,在家方便照顾老人小孩;三,本地就业机会增多,而且待遇也不差。拿一个做房子的泥瓦工来说,一天可以赚取80-100元;四,农村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人力物力。

(编辑:SN005)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农民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