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公开财政决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10:25  新华网

  “晒预算,更要晒决算”——人大代表呼吁将“阳光财政”进行到底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叶前 姜婷婷)“现在,不仅要晒预算,更重要的是要晒出决算,让人民知道政府实际花了多少钱,花到哪了,办了什么事。”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律师在审议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时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此言一出,立即被代表委员解读为中国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的决心。

  就在两会前夕,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加快晒出其专项支出“账单”,标志着晒预算执行情况在中国基层开始探索。

  陈舒援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说,第十条明确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列为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内容。“只有把预算、决算情况都晒在阳光下,人民才能真正清楚地知道政府实际花了多少钱,又分别花在哪些事情上。”他说。

  本次会议同时提交人大代表审议的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18个支出项目说明逾48322亿元的财政资金分别花到了哪里。

  “然而,这些只是个大数,最少的都是几百亿元,代表们还是无法了解到政府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中央既然已经公开了更详细的部门预算,何不把部门决算也公开?”陈舒说。

  人大代表之所以呼吁部门决算公开,很大程度上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担忧。“预算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预算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用于政府机关运转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国债付息支出等五个支出项目的实际支出均低于预算数,而其他项目则超出了预算数。

  全国人大代表孔令人说,没有决算的公开,纳税人面对的依旧是一笔糊涂账。阳光财政,晒预算很重要,晒决算更重要。

  从2009年中国“国家账本”以四张“预算收支总表”的形式首次“亮相”,到广州网上晒全部部门预算,再到70多个中央部门在网站晒部门预算,预算公开在中国已成大趋势。

  这期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从“要不要公开”“可不可以公开”转向了“以什么方式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

  让预算晒得更透更细,一度是代表委员呼吁的重点。中央部门预算已公开到“类”“款”,而有的地方已经公开到第四级的“目”。

  值得注意的是,人大代表对政府“钱袋子”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转向盯紧预算执行情况了。

  上月底的广州市两会上,身兼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发问:“广州亚运会究竟花了多少钱?政府又欠了多少债?”尽管此前广州市政府早已公开了广州亚运会的支出预算。

  一些中国基层的政府已开始向民众全盘公开“支出账”。“请客三桌,1269元”“购酒一瓶,88元”“信纸一本,1.5元”……这是四川省白庙乡在网上公开的政府支出明细。

  在中山大学公共预算学者马骏教授看来,“政府账单”本来就包括预算和决算两方面,账单不仅要显示“预计怎么花、花多少”,更重要的是显示“实际怎么花的,又花了多少钱”。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认为:“现在预算公开还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公开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公开,什么时间公开的法律界限很模糊。”

  这个“缺陷”某种程度上已成预算公开的制度性障碍。财政部2010年3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部门预算由各部门自行公开,不由财政部门统一公开。

  与此相应,广州市2010年部门预算没有像前一年那样由财政部门统一在网上公开,而改由各部门自行公开。结果,114个部门中只有21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这意味着财政预算信息的碎片化,不利于代表委员和纳税人全面获取信息和进行监督。”马骏说。

  显然,涉及预算编制、财政收支分类、预算、决算公开的形式、程度等议题都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预算法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并已在征求意见。

  “可以预见,预算法修改将对阳光财政作出更清晰明确的法律界定。”蒋洪委员说。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