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晓梧:大学生就业难和收入分配结构有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11:34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宋晓梧、邵鸿、吴明江、于炼出席记者会并回答提问。进入直播页面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记者:请问宋委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近两年,农民工的“招工难”和大学生的“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大家已经很多的关注了。在我们调查当中,发现这“两难”的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对接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善,您认为有哪些好的办法能把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建立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指出,记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服务方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需要做。

  一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这方面已经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作为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列了出来。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也说明,可以很好的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需要人,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他所需要的人,在其他劳动场所找不到工作。

  二是,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我看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写到了,要扩大政府财政对于推进农民中等免费教育的进程,这对缓解农民工就业难是有很大的促进。大学生就业难就不是简单的信息结构的问题,和收入分配有关系,现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很大的难度,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在垄断行业去寻求就业,这样使他们的就业门路大大缩小了,要调整这个结构可能还是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应该说大学生们上网去查找工作,这个职业信息问题不是太大,和农民工的问题不太一样。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