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11:4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张云龙 舒静 周舟)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正在接受人大代表审查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显示,中国正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在这份描画中国未来5年蓝图的文件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位列十六个大篇章之一。文件指出,中国将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月1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时专门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亦将社会管理列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

  温家宝在报告中说:“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报告指出,中国将加强信访和调节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社会管理并将其纳入未来五年规划,显示中国致力于化解社会矛盾的决心,中国力图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表示,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社会管理和服务措施滞后等因素,导致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传统问题进一步凸显,劳资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新型矛盾不断产生。

  据陈冀平介绍,2010年1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524万起,同比上升7.5%;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32039件,同比上升3.1%;法院受理各类案件975万起,群体性事件仍在高位运行。

  陈冀平认为,“十二五”期间,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艰巨繁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认为,在经济改革和发展推动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迫切需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李培林指出,在城市就业人口中,有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弱化,而新的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健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央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其重大创新之处就是要将过去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认为:“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冲突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利益关系整合机制的缺失,是社会关系协调工作的不到位。”

  丁元竹表示,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将化解社会矛盾的“关口”前移,“使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原副主任张穹表示,以往一些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中观念守旧,多是以“官对民”的心态“由上而下”进行行政管理,忽视平等的对话协调。对于出现的矛盾“重堵而轻疏”。这容易造成社会矛盾多发。“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我们管理上也要多元化”。

  他认为,以往,政府广泛介入社会事务管理,管的面太宽,成为面对诸多社会矛盾的主体,疲于应付。面对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矛盾凸显的客观现实,政府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中国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同时,将发挥人民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秘书长黄小同表示,中央的一些惠民政策在地方是否很好地落实,关键在于基层官员。“这些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他们直接代表了执政党的形象,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困难”。

  “只有让每个底层的人都有向上的冲动和渠道,社会才会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遂宁市市长胡昌升表示,要更多关注农民工等群体,让他们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同。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