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提高工人幸福感是摆脱用工荒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19:01  新华网

  两会代表委员:提高工人“幸福感”是摆脱“用工荒”关键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章苒、程士华、张遥)民营企业吉利集团拥有17000余名员工、国有企业江淮集团也有员工10000多人。在一些地方招工难问题成为媒体报道热点时,这两家汽车制造企业却未遭遇“用工荒”。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全国人大代表、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摆脱用工荒最关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幸福感”。

  “用工荒,凸显出了权益荒。让员工权益得到保障,才能留得住他们。”左延安说,江淮公司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和社保参保率均为100%。春节后,一些地方招工难,江淮公司却没有员工流失,年假结束后全部回到工作岗位。

  李书福说,吉利也吃过缺工人的苦。“1997年在浙江台州建起第一个吉利汽车厂,费尽心思招来80几名大学生,不到一年走得只剩下1个”。

  吉利痛定思痛,十年间办起了从中职中专到研究生院的一整套培养汽车人才的办学系统,在校生超过4万人,为吉利提供了四成用工量。“与其开出一万块钱都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不如花一万元把他培养成产业工人。”李书福说。

  现在,吉利集团工人队伍十分稳定。作为吉利自主办学培养的首批毕业生,浙江人林春已经在吉利工作了11年。林春说:“进入角色快,一起进公司的20多名同学至今没有一个离开,都成了技术骨干。”

  左延安、李书福表示,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员工才愿意和企业一起打拼。江淮集团公司实行的是现金分配、大福利和股权激励薪酬体系,将员工收入与其岗位绩效紧密挂钩,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认为,“用工荒”一直以来都是部分企业、部分行业的“用工荒”。从实际用工情况来看,工人待遇好、合法用工、给工人提供晋升通道的企业,能免于“用工荒”之困。

  陈诗达说,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把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打造成职业产业工人。工人们不仅要拥有相应的技术,还且应该享受到产业工人应有的待遇,这才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关键。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