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不仅仅有硬邦邦的参政议政,也有柔软的姿态身影。她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她是女记者,她是服务两会的礼仪工作人员……她是两会靓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她是女人,,艳丽的红色身影,在两会舞台灵动飞舞,呈现她的骄傲、遗憾、期待,努力,以纪念专属于女人的节日。
最遗憾
全国政协委员、乒乓球残奥冠军张小玲
离家七八个月 孩子不认娘
残奥会五连冠、20多年乒乓球生涯得奖牌无数,年过半百的张小玲讲起事业滔滔不绝,提起对子女的培养,有点黯然。她说,她开始离家训练时,女儿才2岁大,一走就是七八个月甚至1年,没有陪伴孩子的童年成长是她最愧疚的事情。“1990年我又生了儿子,儿子5个月断奶,我就去了美国训练,半年后回来儿子都不认我了,也不让我抱,很难受。”张小玲说自己其实也很想家人和孩子,“1994年我有一次电话卡打了800多元,可是不能回来。”
张小玲觉得自己对两个孩子付出太少,几乎没有参与他们的成长,他们就长大成人了。作为母亲,她现在最操心的是儿女的婚姻大事。“我女儿刚刚登记结婚,我心里一块石头也落地了,我要告诉她的是,要寻求事业和家庭中的平衡点,感情是要天天培养的。对于一个母亲,错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是一件终身的憾事。”
最骄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关村某装备制造业总裁王小兰
办公司像看着孩子在成长
“我是做民营企业的,公司很小的时候,天天担心的事多了,来一个电话说一个项目流标了,就懊恼得一个晚上睡不着,那时候,随便一件小事简直就让你觉得过不去这个坎了,现在公司办大了就觉得天大的事似乎也能处理了。”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兰身为北京中关村某装备制造业老总,在她的眼中,自己的公司从小办到大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而她也是和自己的企业同步成长成熟起来。
她觉得,亲手把企业一步步从小做到大是她非常骄傲的事情,也收获了自信。“像干部、委员代表中一定要有多少女性比例啊,好像是给女性的特殊照顾,其实社会需要女性,男女是平等的,我希望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给于更新的认识。”在她的观念中,职场不存在男性和女性,只存在强者和弱者。“我作为女性领导,我的竞争对手并不因我是女性就让着我,当然,我也不希望职场上的男性把我们女性看做可欺负或者可怜悯的角色。”
最青春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航空服务系学生等工作人员
礼仪小姐展现红色风景线
她们,是服务两会的礼仪小姐,因为大多身穿大红制服,媒体习惯把她们称为“红色风景线”。她们的身份是各代表团下榻酒店的服务员。两会期间,她们除了酒店里的常规接待工作外还要担当驻地到会场大巴的“引导员”,于是,她们有了“独霸”广场的两小时。
由于这些女孩子都是跟车从各个驻地到大会堂的,代表委员在里面开会,她们就在天安门广场上晃悠,每年大会开始后,广场上没有其他民众,偌大的广场只有这些美丽的女孩子,有经验的摄影记者都知道会堂外边比里面“出画面”,很多摄影记者来这一趟不进会堂拍领导只为留在广场拍美女,由于年年两会都有记者拍这个画面,甚至会有老到的摄影记者专门教她们站位。
今年的场面比往年更“肆无忌惮”,因为其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她们是来自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航空服务系的学生,本届两会她们代表北京会议中心服务该驻地的代表委员,由于她们的给力表现使得已经被拍烂了的“招牌动作”从花样和气势上力压往年。“两会太让人激动了,我特别特别希望明年还能继续来!”对于16岁的礼仪小姐许亚飞而言,开了眼界,什么辛苦都忘了。
北京观察
两会上的“软实力”
这是一个靠脑力拼智力的时代。尤其是记者这个职业,强壮的身躯不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柔软的姿态更容易达到接近新闻源的目的。
在高端访问的过程中,我遭遇很多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官员,特别是那些在位并手握实权的官员。其中一位这样的高官,我在会场守候到他离席的时机飞奔到他身边。但他不愿意接受采访,于是我说是受命而来,守了一下午就是为了问您几个问题。“如果采访不到您,回去会被领导骂的。”事实上,不会有人骂我。可是凭我的直觉,在他面前可以示一下弱。我的“装可怜”法果然奏效。在有人打电话催促他离开的情况下,他还是接受了我的采访。
然而除了柔软的姿态,也要有坚硬的质地才能扛得住这个摸爬滚打的职业。在两会上,女记者们和男记者们一样,扛着数十斤重的设备活跃在两会的每一个采访现场。她们像男记者一样围堵截采访对象。只不过那些高高举起的镜头和录音笔下面,是一只只纤细的臂膀,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女性视角罢了。
在精英汇集的两会代表委员里,也有随处可见的“软实力”。那优雅轻盈的举手投足和精明干练的气质谈吐,相得益彰的表现出女性参政议政的魅力。有一位女委员拉着我的手说:“不要做什么女强人,哪有什么女强人?女人就应该说女人的话,办女人的事,只不过得益于这个时代,女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已。”
当下,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我们的国家已有了坚实可靠的“硬实力”,而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正逐步展现出从容自信的“软实力”。坚硬的质地,加上柔软的姿态,也许就是成功的表现。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裘萍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裘萍 吴渤 张志韬 王佳 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