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建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引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9日06:00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张书舟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语出惊人,表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言论在网上反响激烈,批评者多认为以出生地来限制个人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也有网友借此言论抨击当今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

  为的是“延续中华文明”

  王平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认为,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最后她还补充了一句: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网友意见纷纭

  对此言论,网友们往往第一反应是:她怎么当上全国政协委员的?天涯网友“feitiandeyanlei”批评说,“自己满面红光,衣着华贵,高谈阔论……”还号召网友们人肉“那丝巾是什么牌子?”

  网友们更直接担心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会因此加剧。新浪网友“俗人掌”表示:“为什么特别强调说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上不上大学还跟户籍挂钩了,是不是还要推荐下大秦的户籍世袭制?平等的受教育权在王委员眼里真的是浮云了?”“M iss沐子”表示:“农村里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但不上大学可能连外边的世界都不能见到。找不找得到工作不应该成为一个、一群年轻人追梦的阻碍。”

  也有网友认为她说的有一定道理。“飞龙777”说,“还是留在农村吧,退一万步讲,留在老家可以提高当地劳动力增加产值。去大城市就是增加城市的经济负担。人力也是一种资源,过度向发达地区集中,对发达地区来讲就是人才浪费+恶性竞争,而贫穷的地方因为人才流失永远都搞不好,导致地区差异越来越大,最后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失。”

  而她所说的“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也击中一些网友的痛处。更有人借此表达对目前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满。网友“赵彦”说:“城乡的巨大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孩子只能依靠念大学来改变命运。但发展到了当下,大学生一抓一把,读大学已然不能改变命运了。”网友“何宽”说:“教育产业化,教育质量下降,意识形态先行等诸多因素捆住了大学发挥的空间,这样的大学已经无法教育出人才。农村孩子读大学的功利性太强,这样反而会加大心理落差,这确实是一个悲剧!”

  微博互动

  新浪微博

  @李星星xx:其实连小学都不用读,只要让孩子有“放羊--盖房--娶妻--生娃--放羊”的远大理想就够了。

  @ liyanx:那么多干部子女儿孙都跑到国外了,直接不做家乡故国的人了,这是不是更是一个悲剧?

  @傅蔚冈:城里人嘛,总是不想让农村娃和自己的子女甚至孙子女进城抢工作。

  @小黑炭:这不剥夺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吗?受教育不仅是找不找得到工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素质的培养。

  @庆峰sir:话粗理不糙,实际上是对农村孩子弱势地位的一种提醒,这其中,包括整个就业政策的倾斜,以及城乡差距的一种反思。

(编辑:SN021)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农村 上大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