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南方农村报特派北京记者 何满 苏晓璇
3月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做客“南方网2011全国两会嘉宾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三农”问题。
展望下个五年
养老保障人人享有
对于“十一五”期间的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党国英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巩固,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支农政策体系已经形成。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生产的财政支持、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成熟的政策。
他认为,农民收入近几年持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尽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操作时存在一些问题,但意义很大,农民大多还是满意的。“从目前实行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十二五’期间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可能完成全覆盖。”党国英说。
对于农村社会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党国英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就学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对促进社会公平有作用,效果很好。”
建设农村新居
盲目铺摊造成巨大浪费
党国英说,以城镇化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在高度城镇化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我一直强调这一点,但有些人认识得不够。”他认为,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城镇化的一个方面,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农村建设。农村建设不是一味追求分散管理,而是要适度集中。党国英说:“城镇化不是将农民都赶进城,也不是将所有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而是将农民分类转移——专业农民还是要集中居住,进行规模生产;非专业农民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转移出去。”
党国英说,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的是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基层干部考虑的是提高GDP、增加财政收入,农民则希望自己的收入提高,三者的出发点不一致。他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拼命搞工程、增加用地,这容易使其变成剥夺农民的一个通道。
“强制征地不是市场化,而是不公平交易。”党国英说,农民“被上楼”现象近两年尤为突出,如此下去,问题很大。他不赞成将以农为主的专业农民或大农户集中赶上楼,“专业农民还要在自己的耕地处居住。”他说。
党国英认为,一些地方搞的农村新居,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旷野上突兀地起来那么多楼房,基础设施不配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对农民根本没有吸引力,最终成了巨大浪费。”党国英说。
农村综合改革
乡村治理转为城镇治理
党国英认为,过去的改革主要对象是产品市场,如珠三角农村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没有股票买卖,只是内部交易,没有任何意义,“现在迫切需要推进的是生产要素市场化,即土地、劳动力、资本的市场化。”
他认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土地定期承包转为长期不变,这意味着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的财产权。后来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变相将农村用地也纳入市场,导致规划控制不住,用途管制又落实不了。对此,党国英说:“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管不住,就任其发展。城乡建设用地一定要统一市场。有关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只能集体自己使用,特别是不能建设住宅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法律还规定,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按一般逻辑,村集体土地被划入城市范围,该地块就应属国家所有了。”但很多情况下,划归城市的集体建设用地并没有被征收,因为一些政府没有征地的财力。有的土地被低价征收,还要给村集体10%左右的“留用地”,产生很多弊端,造成巨大浪费。
党国英认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的不是集体经济,而是指农民专业合作体制;“分”则是指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遗憾的是,这种体制并没有解决土地、劳动力市场化问题,而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解决要素市场问题。成都、重庆都进行了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广东的顺德、南海也做了积极的探索,但成都、重庆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党国英说,从全国来看,城乡统筹政策仍停留在原则性号召层面。“有人说,改革要一步步来,但我觉得城乡统筹不能太慢。应该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十二五’期间向全国推广。”党国英表示。
他说,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将乡村治理转化为城镇治理。“广东云安作为山区县,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值得肯定。”党国英同时强调,不应只提乡村治理,“现在有些村庄已不是村庄,农民也不是农民了。既然是城镇化,就应给农民以市民的身份,通过公共财政的覆盖,将公共服务引入社区。”
农民幸福何觅
增收+不受歧视
农民幸福吗?党国英认为,要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增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他说,专业农民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但现实的问题是种地不赚钱,而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关键在于国家加大补贴力度。“我在英国考察时,遇到一个农场主,年年亏损,年年获补,其中一年政府补了6万英镑给他。”他说。
党国英说:“我是个经济学者,幸福的定义在经济学里是没有共识的,主要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在他看来,农民的幸福程度还不高。“从自杀率来看,农村一些老人、妇女生活并不如意。”党国英还认为,农民不受歧视,自然就幸福了。城市人应当包容农民,农民也要抵制歧视。“所以,我想告诉农村的女孩们,爸爸、妈妈不让你上学,你们一定要坚决反抗,一定要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