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陈德四举措献策缓解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1:2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沈阳3月10日消息(记者徐志强)2010年,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体水平逐月攀升。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物价持续上扬的时期,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不大,但由于上涨的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令民众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据调查,2010年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比2009年同期上涨62.4%。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涨,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已成为当前街头巷尾议论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老百姓普遍不满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政协委员陈德认为造成物价不断上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因素。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石油、大豆、棉花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成本上升因素。用工成本上升,资源、土地要素价格上涨,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的减少,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调查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物价通胀。

  3、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大部分社会财富与资源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对于财富非常的贪婪,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垄断了某些社会资源,拼命的哄抬物价,以谋取暴利,比如说房地产、大蒜、生姜。

  因此,他建议要想抑制通胀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眼:

  1、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大政府对各级物价部门所属的价格监测中心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适当扩大价格监测采价点,扩充价格监测采价的商品种类,特别是关乎民生的如粮油、副食品、药品等重要商品的种类,使得价格监测网络更加健全、种类更加齐全,所收集的价格数据更真实、客观、有效,为物价发展趋势预测预警提供数据保障。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特别是涉及民生的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提高价格信息透明度,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行为和心理预期,在媒体或政府网站上建立公布百姓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指标,如物价指数、可支配收入、房价平均指数等并定期公开。同时,主动向社会公开重大价格决策有关情况,对于价格水平不合理或社会反映较多的价格和收费项目,要认真调查,及时向公众交待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

  3、强化价格监管。除了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制度以及开展各项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外,建立人民群众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收费的日查制度;加快落实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在城市社区建立义务价格监督站,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开展价格咨询,受理价格举报,扩大价格监督和服务的覆盖面。

  4、加大执法力度,对欺行霸市、囤积居奇、业内相约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严惩。有关部门要对暴利性价格,要实行政策平抑,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以此推动生产发展和稳定民心。对不法奸商、哄抬物价、人为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要施以重拳打击,还商品价格以真实面目。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