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志刚:用工荒深层原因是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3:04  《小康》杂志

  用工荒的深层原因是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

  中国小康网3月8日电(记者陈艳涛)最近一个时期,“用工荒”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2011年春节过后,很多企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今年的“用工荒”难题已不再仅仅是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城市、部分企业的局部困难,已经蔓延至中西部地区,有在全国蔓延扩散之势。

  两会期间,《小康》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他对于“用工荒”的深层原因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这是中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造成的现象之一。

  曾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过8年教务处长,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游学过近5年的沈志刚前不久去上海、江浙等几个城市考察过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考察后他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状况“很不乐观”。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有人力的支撑,需要加快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技能型劳动力保障。

  四大因素导致“用工荒”(小标)

  沈志刚认为,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用工荒”形势恐将会不断加剧,如不及早制定长远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用工荒”将会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沈志刚代表分析产生“用工荒”的原因时认为: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发展,中西部地区产业群发展迅速,技术工人需求急剧增加,一大批曾经长期在东部地区务工的技能型农民工返回家乡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希望企业能提高薪酬待遇,通过跳槽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也有一批农民工的确因子女就学以及赡养老人等实际困难,不得不放弃在城市的工作,而选择家乡附近就业,以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由于大批具有熟练技术的产业工人离开原工作企业,造成企业熟练工人大量减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因缺口大、影响集中,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情绪。

  上海大火背后的“培训缺口”(小标)

  沈志刚代表提出另一个应当引起社会思考与关注的问题,是生产事故频发,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巨大,已成为社会安全特别是城市安全的一大隐患。去年年底发生在上海的“11.15”大火造成了58人丧生、100余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数亿元的严重后果,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他认为发生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没有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没有从业资质,没有安全施工观念,违规操作,粗暴施工。全国近两亿名农民工,绝大部分工作在产业第一线,他们基本上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大部分不具备从事现代产业生产的职业素质,对安全生产和生产质量意识薄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高。因施工人员、生产人员野蛮施工、违规操作造成事故和重大损失的事件层出不穷,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极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

  沈志刚说:改革开放30余年来,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的“低成本”发展提供了最大的优势,也让中国经济对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倚赖,长期以来,我们依靠大规模基础建设工程和低端加工型产业的发展保持了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忽视了对支撑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与职业培训,随着加工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发达地区熟练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便突出暴露出来。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将转型发展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对高素质熟练技能工人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加,相信今后几年技能型产业工人供需矛盾还将更加突出。

  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并不缺乏。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将新增上千万农村年轻人进入城市就业,同时,在城市里生活着大量的即将长大成人的农民工子女即“农民工二代”,即将进入工作年龄。这些“农民工二代”从小跟随父母亲进城,在城市中长大,甚至是在城市出生、就学,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因各地政策的限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无法像城市子弟一样在所在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无法像城市子弟一样获得进入正常就业保障渠道的机会。这些新的农民工以及“农民工二代”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很难在城市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保障适龄青年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转型,阻碍了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因缺乏职业培训而难以获得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以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城市中的“农民工二代”为培养对象,扩大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政府应加快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小标)

  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沈志刚代表提出的建议是:

  第一,国家和各地政府应结合正在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订面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劳动力需求规划,根据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规划,以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撑,确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顺利推进。

  其次,政府应把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作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来加以重视,在财政预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给与充分的支持。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的高校扩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力量保障。与高等教育的高速度发展相比,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特别是在面向产业发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上相对弱化,职业技术学校在经费投入、政策扶持、社会重视各个方面都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也是造成目前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两年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这些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需要,对于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产业的发展作用很小。政府应下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打造与世界制造业大国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现有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现有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潜力,通过扩大规模、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社会办学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征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型工人实训基地,尽快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发展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

  第四、应制定面向城市农民工二代以及农村地区中学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招生计划,鼓励在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以及农村地区中学毕业生选择就读职业教育学校,给他们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的机会,既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劳动力,也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发展途径。

  第五、应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鼓励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在职业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应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减轻高等教育的压力,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从而也有助于推动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改革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在职称上、待遇上给与一定的优惠,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有经验的技师、工程师加入到职业教育队伍中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开办职业教育学校,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切实提高我国培养技术型劳动力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SN024)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