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少阶:提高扶贫标准使贫困百姓真正感到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1:11  国际在线
王少阶 王少阶

  国际在线消息:

  人物简介:

  王少阶: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正电子与正电子素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

  1966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6年制)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2月加入民建。

  给力之语:

  “社会主义的标志是共同富裕,消灭贫困是政府的责任。要承认目前我国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要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并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百姓身上,使他们感到幸福。”——王少阶

  王少阶:提高扶贫标准,使贫困百姓真正感到幸福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提高发展质量,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受惠太少。我曾在2008年去广西百色、河池调研扶贫,结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困程度比较深,扶贫标准太低,扶贫资金太少,扶贫措施和效果不尽人意。当年10月我就在全国政协常委上发言,呼吁加大扶贫力度。去年11月我又去鄂豫皖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发现那里发展也较慢,人均GDP和收入大大低于全国水平,贫困人口超过10%,且返贫率很高,已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我深深感到,要使这些贫困人群尽快富起来,使他们感到幸福才是我们国家发展得好的重要标志。

  我国过去扶贫标准较低。直到2008年,扶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785元,相应贫困人口仅1479万,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真实,许多人是“被脱贫”。2009年后国家将贫困线定为1196元,贫困人口就增加到4320万。其实早在70年代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贫困线就定为人均一天1美元,按目前汇率算就是年收入2400元,即比现行标准高一倍,这样中国的贫困人口就是1.5亿。从我们在广西百色和大别山调研结果看,这一比例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主要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工业化起步晚,生产力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老弱病残和痴呆傻等,以及旱涝灾害等都会造成贫困,而且返贫率高。我们因该坚持实事求是,承认现阶段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并较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我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国力以及农民人均年收入几近6000元的实际,将贫困线定为2400元是必要的。

  此外,还要加大扶贫投入,改善扶贫投入结构。对于农村修路、改水、通电、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由国家全部承担,以确保扶贫资金专门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应整合政府各部门扶贫项目资金,允许地方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应免除重点贫困县的扶贫项目配套资金,并对项目建设发生的各种税费予以免征或返还。在相当长时期内,对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实施直接扶助,将扶贫资金落实到人。应较大幅度降低老少边穷地区税收负担,减免税种,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继续扩大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的贴息贷款规模,让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和兴办企业能够获得到与发达地区投资大致相同的利润。

  民富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定要与贫困人口共享。我衷心希望“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扶贫能真正惠及贫困百姓,使他们感到幸福。

  记者手记:

  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出生的王少阶在理工科方面造诣颇深,这种智慧的光芒在访谈过程中随处都有闪耀。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中国相对弱势群体那发自内心的全面关注,无论是对统计数据的质疑、对农民利益的呼吁,还是对贫困人群的关注,这些无一不是他心系弱势群体的真实表现,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人要有菩萨心肠”。

  背景链接:

  “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记者:刘志敏)

(编辑:SN01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