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昨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6位政协委员就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创新社会管理等作大会发言。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建言:以刚性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在车身喷涂“公车”字样方便监督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说,目前公务用车存在运行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奢侈浪费较严重、公车私用等几大问题。
每辆公车年均消费8万—10万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的现象。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10万元,运行成本普遍偏高,而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大部分时间闲置。
此外,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
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
去年底,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杜黎明建议,应以专项治理为契机,切实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他建议建立起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
他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杜黎明提醒,要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
如何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杜黎明建议可采用GPS系统实行智能化监控,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同时,建议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还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对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洪奕宜 贾肖明 陈祥蕉